你見過凌晨四點的倫敦嗎:英國人這樣培養孩子的「韌勁」

你見過凌晨四點的倫敦嗎:英國人這樣培養孩子的「韌勁」

培養Future-ready的孩子

非常高興作為嘉賓,為少年商學院的家長們做分享。我之前是在英國大使館文化教育處工作,目前搬到了倫敦,在英國教育周刊工作。基於過去十幾年工作的關系,我對於英國的教育有一定的了解,今天也不敢說和大家分享,我們只是交流。

經常有家長問,“我孩子要不要學奧數?”“我孩子要不要學鋼琴”……其實類似這樣的問題,我並沒有一個標准的答案,但我還是建議,我們作為家長,格局,要站得更高。

在英國有一個蠻常用的詞,叫Future-ready,寓意培養孩子要讓他為自己的未來做好准備。這個世界日新月異,信息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作為家長,我們得先有一個心態上的建設,就是,我們雖然是家長,雖然是大人,但一定要對孩子的世界,無論是他現在的世界,還是未來的世界,抱有敬畏之心,意識到自己並非全能,如此,我們就會用心專注在孩子必備的能力上。

而在我看來,有兩類素質是每個孩子都應該盡早修煉的,一個是獨立——思辨能力和生活能力上的獨立另一個是強大——內心的強大。

成長過程中,我們的孩子會不斷面臨一些困難、一些挫折,除了孩子自己去體會或者克服,沒有別的辦法。堅韌的毅力,就顯得非常重要。在我和家長相處過程中,我也發現,毅力這項東西,某種層面上,真的決定孩子是否能夠走到最後。有了毅力,孩子就更有勇氣和能力去構建一個更豐富的自我的精神世界。

具體該如何提升孩子的堅毅力?下面我談談我的心得。

你見過凌晨四點的倫敦嗎:英國人這樣培養孩子的「韌勁」

倫敦政經裡熬夜的孩子

很多的家長問到,小孩做什麼事情都三分鐘熱度,堅持不下去,應該怎麼辦?這樣的問題非常棒,在這裡,我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所見所聞。

我目前的辦公室就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附近,這是英國最好的五所大學之一,當你有機會進入到倫敦政經圖書館時,你會發現孩子們,有的在裡面熬夜,帶著睡袋在圖書館裡面,實在困得不行,就睡一下。他們非常執著地做著自己的研究,在讀書,甚至通宵達旦做自己的論文寫作……

你見過凌晨四點的倫敦嗎:英國人這樣培養孩子的「韌勁」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圖書館)

所以,我想說,當我們責怪孩子不知道堅持時,我們是否真的陪孩子一起發現了他們的興趣所在?之所以在頂級大學裡面,孩子們能夠為自己想做的事情去付出100%,甚至200%的努力,背後的真正原因是他們真心熱愛,真心希望自己在這個領域有所建設。

我家的孩子在過去一年當中,只用一個學期,大概半年左右的時間,居然學會了爵士鼓,和她一起學的小朋友,到目前只能打基本的節奏,但她已經可以用爵士鼓來打單支爵士鼓的曲子,可以上台表演,甚至可以在交響樂團去表演。

在這個過程中,我實實在在地感覺到,興趣真的是她最好的老師,爵士鼓是她學的第三門樂器了,她發自內心地希望自己能在交響樂團裡擔任一席之地,而爵士鼓又是交響樂團節奏的靈魂,她就覺得,“這件事情挺酷。”於是每一天,晚飯前半小時或者後半小時,幾乎沒有間斷地練習整整半年的時間,這才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

你見過凌晨四點的倫敦嗎:英國人這樣培養孩子的「韌勁」

堅持是一種習慣

說到這裡,有一些家長可能會問,孩子就是堅持不下來,即使是他感興趣的事情,該怎麼辦?

一般的做法呢,是鼓勵——每個人都喜歡聽鼓勵的話,但我覺得,鼓勵多了也不一定管用,我自己的經驗是,陪伴孩子一起去看看困難是什麼,一起來分析到底應該怎麼做。而平常,也要注意設置一些“關卡”,讓他們去領悟、感受堅持的魅力。

我們的孩子這一代,受到的挫折相對來講比較少,因為他們的生活條件各方面都非常好,因此,體育訓練,就成了一種絕佳的補充教育。

我女兒一直在打羽毛球,我還記得有一次,我帶她一次打羽毛球比賽,她當天打了9場比賽,對於一個9歲的孩子來說,已經是很艱難的一天,第8場的時候她打贏了,但第9場她也必須贏,才能作為小組出線。

她下場對我說,“太累了,不打了。”

我就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就不打了,好好吃一頓,今天挺累,我們回家。另外一個,是就堅持一下,再打贏一場,明天可以接著打球。”

她聽了之後,拿著毛巾捂著自己的眼睛,她當時疲勞到真的想哭了,但是過了一會兒,她自己跑去更衣室,換了一身球衣,過來說,干脆打完吧。

這個過程,我們沒有給她任何壓力,如果你放棄,我也接受,你往前走一步,我也接受,但兩個選擇,就會有兩個不同的結果,小朋友非常厲害,他們知道應該如何選擇和判斷的。

經常創造這樣的場景給孩子,家長從中做適當的引導就行。

在英國,還有一種非常好的訓練,叫做“愛丁堡公爵計劃”,這個計劃會鼓勵青少年堅持去做一件事情。

你見過凌晨四點的倫敦嗎:英國人這樣培養孩子的「韌勁」

大家可能會很好奇,到底要堅持做什麼樣的事情,抱歉,這個計劃根本沒有規定,只要你想堅持,你可以堅持。具體規則是什麼呢?如果你已經年滿16歲,希望去拿“愛丁堡公爵計劃”的金獎,就要在過去6個月裡,過去12個月裡,過去18個月內,分別堅持不同的東西,可以堅持爬山,可以堅持學一門外語,可以堅持學一個樂器,你可以堅持去做一項體育運動……

無論你堅持什麼都沒有關系,老師會協助你去記錄你所堅持的小時數,最後真正得獎者會去白金漢宮接受皇室的頒獎。

(點此查看愛丁堡公爵獎詳情)

比如我知道的有些英國私校的孩子,他們會在18個月內,去為慈善的商店進行義工工作。還有一些孩子,比如我自己的孩子,會在過去一年當中,在他們學校裡面擔任羽毛球的教練,或者是她堅持了半年以上的體育運動……

堅持是一種習慣,是需要培養的。我只想提一點,建議家長們能夠去思考什麼樣的載體,什麼樣的活動或者內容,能夠讓孩子去堅持。這需要我們花一點小心思,去設計,去安排的。

你見過凌晨四點的倫敦嗎:英國人這樣培養孩子的「韌勁」

嚴格控制孩子做作業的時間

堅毅力背後,往往還藏著另一個能力——自制力。比如“不能很好地安排作業跟玩樂的時間”——類似的問題,就讓很多朋友非常鬧心。

我個人覺得,自控能力其實是和我們非常早期的,特別是一年級和三年級的階段,家長與孩子們的培養,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換而言之,就是孩子的學習習慣會為日後各種進展打下基礎非常良好的行為。

在這裡,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在我和孩子相處過程中,其實有一些非常巧妙的事情。小學1-3年級過程中,我們有一個約定,

要在1小時內完成所有的東西——所有的學習、作業等等,因為每天8點之後,我就會和她一起聊天、一起讀書。

所以,7點到8點的過程,她都會按照我們的約定,把自己要完成的作業什麼的,無論老師留什麼樣的東西,盡可能地自己完成,完不成的就算了,我也不太強求。我始終認為,讓孩子自己處理自己的任務時,有效的時間管理是從小就該掌握的行為習慣。

這樣的約定一直持續到五年級,六年級是小升初,我也在國內,也體會到功課任務非常重,就約定兩個小時,每天晚上兩個小時之後就不管學習的事情,這個約定也延展到每一個周末。

兩天周末的時間,只有半天留下來寫作業,其它的時間要做其它更好玩的事情,因為當時是在練習羽毛球,要去打球、學鋼琴,還要半天出去玩等等,把時間安排得非常密。

這個時間安排給孩子傳遞的信息,就是其實只有半天的時間來寫作業,或是每天晚上只有1小時、2小時的時間,要在這個時間內完成所有的事情。在小小年紀時,1-3年級時,即使完不成也無所謂,也沒有給她太大的壓力,反而覺得一直到現在,我會看到我的孩子會為一個考試,或者為一個項目,或者為一個什麼活動,做非常詳細的時間安排計劃,這也是時間管理上的問題,一個解決方法。

我經常會接觸到家長的另一個問題,就是關於孩子沉溺於游戲的,我們家也打游戲,爸爸媽媽和我們家的孩子一起打游戲,但這裡也有一個時間管理的概念,小小年紀時,不管看電視或是打游戲,我們大概就是15分鐘-20分鐘,到點之後,就關掉,要做更有意思的事情,無論是讀書或是我們一起講故事,或是長大一點一起打球或是一起踏青等等。

我們陪伴的時間,根本沒有允許她能夠長時間在家裡打游戲。所以,我也在想,家長們也要反思一下自己,我們是不是留太多毫無意義的時間給到孩子們,特別是他們非常年幼的時候,無從判斷的時候?我們自己是否能夠盡到陪伴的責任,等他們慢慢長大以後,是否介紹更加有意義的事情讓他們做?這些是值得家長們反思的。 

你見過凌晨四點的倫敦嗎:英國人這樣培養孩子的「韌勁」

恰當的時候給孩子恰當的支持

幾個月前,微信朋友圈非常流行一個10萬+的帖,說家長陪孩子寫作業,陪到著急生氣,要去搭一個心髒支架什麼的,不斷生氣,隔壁又傳到家長的怒吼……

看完後,我就想問,家長的角色是什麼?是噓寒問暖,還是陪寫作業?還是給錢支持你,幫你做好一切的決定?其實這只是我們一部分的角色,或者可以這麼說,這不是一個家長真正應該承擔的角色。

在我過往經歷過程中,我沒有陪孩子過多寫作業,可能我有一點甩手掌櫃,但我的原則是,我們各司其職,你的責任,你就應該去承擔,我的責任,我就來承擔。

在培養孩子過程中,我們家長的角色和責任到底是什麼,我的理解是在恰當的時間提供恰當的支持。

當孩子非常小的時候,我給自己的定義就是盡最大的可能陪伴她,事實上,我們會一起打游戲,大家能夠知道的游戲機,在我們家都有,我們會一起周末出游,一起去打球,一起去讀書,一起做很多的事情。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孩子會和我們進行一些交流,比如小學階段,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在這個階段,

每天至少20分鐘的有效溝通,是我對自己的要求。

並不是問要不要喝水、吃飯,冷或者熱,這些不是有效的溝通。有效的溝通,更多是涉及到心靈上的交流,我會問她,今天在學校裡面發生什麼事情,她可能會和我分享,老師講什麼,同學之間的小故事等等。這個過程中,每一個小小的故事,其實都是一個案例分析,我們會就一個小小故事,原來這件事情怎麼樣,那件事情怎麼樣,重復溝通中,傳遞非常積極、正面的影響給到孩子們。

當孩子再長大一些,我個人就會覺得,如何恰當地去提供建議和給予孩子一些機會,非常重要。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當孩子選擇學習一個新的樂器時,我會怎麼向她建議,或是她的暑假,我會建議她說,我們要不要利用暑假的時間進行短期的實習,這個實習是正兒八經在人家的機構裡面實習的,甚至我還為她尋找過一個基因技術的研究營,這也是配合她對生物化學的熱愛等等。

等到孩子更大一點,我們家的孩子已經18歲,這個階段,我們的關系基本上就是朋友的關系,我個人認為,思想的碰撞才是這個年齡最需要的東西,因為她已經不需要我關心她讀書怎麼樣——我們在家很少問這樣的問題。

舉一個例子,昨天晚上,我們還討論了以前非常流行的一個偶像練習生,討論這個現象以及這個行業的發展,聊了大概超過40分鐘左右,我覺得非常好,給我非常大的啟發,看到現在的年輕人他們到底喜歡什麼。

你見過凌晨四點的倫敦嗎:英國人這樣培養孩子的「韌勁」

從長輩與孩子,到朋友關系

最後,我想和朋友們分享我心底的幾句話:當我們面對孩子的教育時,請放下我們內心深處的功利心,它會讓我們對結果過度注重,而忽略過程的美好。我不否認我自己也會有,但我慢慢已經消除這樣的功利心。

孩子的考試成績,我幾乎都不過問,也不看,她的作業,我從來不會簽字,也不會主動去修改,因為這些東西,對於我來講,都是無關緊要的。最終的結果是孩子自己要去承擔的。

但是在整個過程中,我的陪伴,我和她的有效溝通,我提供給她的一些信息和機會,以及我們在思想上的碰撞……不斷構建我和她之間的母女關系,從長輩與孩子的關系,從孩子年幼、家長高高在上,已經過渡到一種朋友的關系。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