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這樣做!你會破壞掉孩子的自控力!
文 | 涵涵媽
來源 | 涵涵媽聊繪本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曾做了一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他在一個房間裡,給一個孩子一顆棉花糖,告訴孩子規則:15分鐘之後自己會回來,那時如果孩子忍住沒吃這顆棉花糖,就會再獎勵他一顆,如果吃掉了,也就沒有了。
當面對這個忍住誘惑就有獎勵的15分鐘時,有的孩子立刻就把糖吃了,有的孩子糾結斗爭了半天還是忍不住吃了糖,也有孩子能不為所動地堅持到大人回來。
教授在十多年後,對當初接受實驗的孩子做了回訪,他驚奇地發現,當時能夠堅持到15分鐘的那些孩子,大都具有更好的成長表現,比如更好的學習成績,更好的SAT分數,更佳的身體質量指數等等。
很多實驗者發現,其實那些堅持到最後的孩子,並不一定是簡單地能忍耐而已,很多孩子都自己發明出一些辦法來抗拒誘惑。比如有的孩子會蒙住眼睛不看棉花糖,有的孩子會用唱歌來轉移注意力,還有的孩子會選擇睡上15分鐘……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孩子自身是具有自控力的,他會想出一些辦法,來抵御誘惑。
但若是家長不信任孩子,一味的禁止、壓制、威脅、恐嚇等,孩子只是表面屈服了,等他能夠獨立自主了,或許會沉溺於你曾經不允許的事情裡,更別說自我管理和自己鍛煉自控能力了。
所以,請不要剝奪孩子鍛煉自控能力的機會,你試著相信孩子,或許他並不會讓你失望呢!
比如每次,涵涵玩手機時,到了我們規定的時間,我若是好好跟她說:“乖兒寶兒,時間到了,把手機關了吧。”
她會立馬說:“好!然後自己關掉。”
可若是我心情不好,說出來的話是“看看看,整天就知道看手機,把眼睛看壞了就變成近視了!”
她不但不會關掉,反而還要表現出“我就是要繼續看!”的架勢。
因為我說出來的話,明顯表現出了,我不相信她的意思,而且也引起了“權力之爭”,觸及了人家也是個獨立的,值得被尊重的小人兒的底線。
手機和糖果,都是很多孩子難以抵御的誘惑。有位作家,把孩子面對糖果時,內心的活動,內心的掙扎,給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來了,我們一起來欣賞下吧。
天黑了,刷過牙,睡覺時間到了。這時,小女孩看到一塊黃色的小糖果。她好想吃啊……可是該睡覺了。怎麼辦呢?糖果看起來很冷,不如抱著它睡覺吧,可以萬一化了怎麼辦?萬一有愛吃糖果的怪獸來怎麼辦……
睡前為什麼不能吃糖?據眾多有關睡眠的健康資訊顯示,睡前吃糖容易引發蛀牙,還會整晚做噩夢。
在小主人公如夢魘般奇異復雜的內心戲中,我們不難從細節裡看出她對於蛀牙問題的焦慮。剛看到小糖果時,她的反應是吃掉它。但緊接著,她便告誡自己睡前不可以吃糖,因為自己的“牙齒又白又亮”,而且小睡神也舉起了“禁止糖果”的警示牌……
細致入微的心理描寫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第一人稱的講述,非常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鳴。
而且這本繪本,通過細膩的內心獨白和心理刻畫,潛移默化中道出了刷牙後吃糖的壞處,不是那種講完一個故事後,再加上生硬刻板的說教類繪本。這點我非常喜歡,相信討厭說教的孩子,也喜歡。
而且這本書的內容也非常幽默,畫風質朴,想象力爆棚,真心值得我們跟愛吃糖的“小饞貓”們一起讀一讀。
不過這本書在教育孩子的同時,有些內容也值得我們大人深思。
大吼大叫的爸爸,騎著怪獸的警察,章魚一樣可怕的牙醫,肚子裡長長的寄生蟲……小朋友這些恐怖的印象,無疑來自大人在“教育”孩子時的那些恐嚇與危言聳聽。
還有故事最後,那個沒有了糖果的糖紙,是不是小女孩在經歷了漫長的內心糾結後,最終向誘惑妥協的結果?還是說她把糖果給爺爺吃了?
這是一個開放性的結局,我們可以自己發揮想象。
但如果是小女孩吃掉的話,伴隨著甜味走入孩子內心的,會不會有一種“我本不該吃”、“我又不聽話”了的負罪感呢?
因為她本身是知道吃糖果的壞處的,此時她會不會覺得對不起父母,對自己抵御不住誘惑,沒有自控能力而失望呢?
而這種失望,會使得孩子更加不相信自己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那麼,我們與其讓孩子吃個糖果都要糾結、掙扎、害怕,倒不如讓他愉快地吃呢。至於吃多少,怎麼吃?吃完該如何做?
這個我們是可以跟孩子一起商量的。
比如通過這本《小糖果》和經典繪本《牙齒大街的新鮮事》,圖文並茂地讓孩子了解到吃糖的壞處。
然後就是一天吃多少的量的規定。
寶寶一天吃多少糖最合適呢?近年來國內外比較一致的意見是:每天每公斤體重控制在0.5克左右為宜,就是說,成人每天不宜超過50克,小兒不宜超過20克,10公斤以下的孩子不應超過10克。
要注意的是其實寶寶每天都在吃很多隱形的糖,比如:餅干、蛋糕等零食裡,無一例外地都含有白砂糖的成分,還有早餐中的牛奶、各種果醬等。
以上所說的每天最低攝入量中包含著隱形糖的量。
還有,就是什麼時間吃的問題了。
吃糖果的時間,最好放在兩餐之間。因為餐後吃糖果,由於血糖負荷過大,胰腺就要分泌更多的胰島素,長此以往就導致病變。因此享用甜品的時間可放在兩餐之間,如上午9~10點,下午3~4點等。
最後,吃完怎麼辦?
如果可以做到吃完糖就立即刷牙,那麼寶寶患蛀牙的幾率就可以降低許多。另外,最好定期帶寶寶去檢查牙齒,及早做出應對。
小女孩最後把糖果吃了嗎?看完文章,想想看,是不是很多時候,孩子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沒有自控力,而恰恰是我們的不信任,剝奪了他鍛煉自控力的機會呢?
歡迎您在留言區發表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