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天寶寶被哥哥喂釘子,手足相親相愛不是天生的,是教出來的,二寶父母一定要明白
現在這個時代,有沒有哪家的孩子,是天生的相親相愛?不用父母怎樣教,就大的禮讓小的,小的尊敬大的,和樂融融直到永遠?一奶同胞的兄妹之情雖說是與生俱來的,但如果沒有大人的引導和監督,很可能就沒有相親相愛的CP了。教會老大如何正確的愛老二,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前兩天,被一條微博熱搜嚇了一跳:
媽媽回家後,發現出生僅37天的弟弟哭鬧不止,嘴裡吐泡泡且口唇發紫。她擔心極了,追問3歲的哥哥,沒想到竟是這樣的原因。
通過拍片,看到這三根釘子直挺挺地躺在弟弟的胃裡,當媽的,真是心疼啊!
最終,冒著極大的風險,給孩子做了胃鏡手術,才取出釘子。寶寶才37天而已,就被這樣「折騰」了一頓。
生二胎,本是為了讓老大多個親人,而今卻多了個敵人。
所以,養二胎,比拼的不僅僅是體力,腦力,和財力,更重要的還有智力。
01 「我依然很愛你」
面對老大無法接受二寶的狀況,父母需要一顆「同理心」去思考問題。
父母首先要明確,老大出現的反應是正常的,不是無理取鬧。
要給予老大足夠的安全感,讓他堅定地認為,父母依然深深地愛著他,不會因為另一寶貝的出現,而減少對他的愛。
正面管教體系創始人簡·尼爾森曾提出「蠟燭法」,媽媽可以拿來一些蠟燭,告訴孩子,這些蠟燭就代表了我們的家人。
然後,拿出一支蠟燭點亮,告訴孩子:
這個火焰就代表了媽媽的愛。當我遇到了你爸爸的時候,我把所有的愛,給了他。
接著,點燃另一支蠟燭,告訴孩子,
這是我對你的愛,當你出生的時候,我把所有的愛給了你,但你看,我給爸爸的愛還在。
最後,再點亮一根蠟燭,告訴孩子:
到我們家的小寶寶出生的時候,我也把所有的愛也給了他。但你看,我給你和爸爸愛的蠟燭還亮著,並且依然有能量呀。
當孩子覺得被愛、被理解、被認可,情緒就會平復大半,更願意彼此和解。
02 「只有你才能哄妹妹」
繪本《湯姆的小妹妹》中,爸爸媽媽在湯姆的小妹妹出生前,就讓他參與其中。
爸爸帶著湯姆第一時間到醫院看妹妹伊娜,回到家一起為伊娜準備房間,爸爸給牆貼上新壁紙,湯姆動手做了好多裝飾花環。
伊娜回到家,一家人都圍著妹妹轉,湯姆心理有些不舒服,就問媽媽,
伊娜還要在我家待多久?
媽媽回答說,
伊娜是你的妹妹,她永遠和我們在一起。
湯姆開始接受這個現實,重新接納了妹妹。
伊娜哭的時候,湯姆為她唱在幼稚園裡學的兒歌,給她餵奶,她馬上就不哭了。
並且爸爸媽媽告訴湯姆,只有他才能哄妹妹,全家都表揚他。
父母用鼓勵肯定的方式,讓湯姆充分參與到養育妹妹的家庭生活中,關注他內心的小感受,讓他感覺到愛與被愛。
03 「你不必非得讓著妹妹」
孩子間發生矛盾爭吵,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然現象,無關乎品性,或是聰明,懂事。
如果兩個孩子來找你告狀時,要避免陷入「大孩必須讓著小孩」這個坑,孩子的委屈多來自於區別對待。
父母盲目判斷誰對誰錯,有時只會讓孩子們的情緒更激烈。
適當的微笑,傾聽,讓孩子們像小夥伴一樣,自己爭吵自己和好,不參與他們的爭論,是化解紛爭、贏取信任最好的妙招。
沒有大人的干涉,孩子們反而更能找到和平相處的平衡點。
04「一對一的親子時光」
每個孩子都需要「特殊時光」。
家裡有兩個孩子後,父母的時間會更加不夠用,但即使這樣,也要擠出時間和孩子單獨在一起,打造一對一的親子時光。
有位爸爸在媽媽生了老二後,一下班回家就陪老大,週末就帶著老大看電影,幫老大洗澡,陪老大睡覺,給老大講故事。
老大開始還恨老二,很快就釋懷了,因為爸爸比以前陪他的時間更多了。
尹建莉老師說過,多子女關係全靠一個「愛」字。
孩子沒有心結,需要解開的是家長的認識之結——不要預設孩子是嫉妒的、報復的、不講理的,這樣的預設不對,這才是挑撥兩個孩子關係的心理基礎。
要堅信孩子是友善的、寬容的、懂事的。善意和惡意都有強大的繁殖功能,就看我們刺激、培養的是哪一種。
對孩子們來說,只要能感受到父母堅定的愛,哪怕愛不夠分,終究是相愛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