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 想到A股IPO? 會計師:先考慮四面向

FII(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以超乎想像的速度通過大陸上市申請,又重新燃起台商A股上市的期待。但台資企業要到大陸掛牌,必須考慮四大面向,包括關聯交易及競業議題、上市成本、再融資能力以及上市後大股東出脫持股的限制。

另外,即使企業評估後認為赴大陸IPO可行,但也要注意大陸資本市場的審查動態,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林淑怡表示,近期大陸有包括調高IPO獲利門檻、IPO審核趨嚴以及股票發行註冊制延緩實施等三項欲採取措施,台商應多加留意。

自2016年起,包括匯頂科技、元祖食品及亞翔集成等,成功在上海交易所掛牌上市並大漲,讓多家大陸台商企業紛紛探詢及評估至大陸掛牌的可行性,例如原本已完成集團投資架構重組,計劃在台灣資本市場掛牌者,決定轉往大陸資本市場,或是考慮讓其子公司分拆至大陸上市。

但林淑怡指出,要到大陸掛牌不容易,需要考量四大面向:第一是關聯交易及競業議題,由於台資企業的營運交易通常採三角貿易模式,且台灣及大陸兩地大多有工廠且生產同性質產品,大多存在關聯交易及競業議題,通常是台資企業必須排除的主要障礙。

第二為上市成本高,在大陸掛牌上市成本相較台灣高出數倍,依據2016年掛牌資料顯示,整體上市成本主板平均約5,000萬元人民幣(下同)、中小板約4,500萬元、創業板約3,500萬元、新三板約250萬元,高成本往往成為台資企業卻步的因素之一。

第三是再融資能力差,林淑怡表示,選擇到大陸掛牌,無非是想取得較便宜資金,但不同於其他國家,大陸上市公司若日後要再進行現金增資與發債,仍需取得事前核准,且取得核准機會低,對於企業未來的擴展資金需求將會受到限制。

最後是上市後大股東出脫持股的限制,大陸資本市場針對發起人有限制其3年內不得轉讓股權的規定,將使大股東無法彈性規劃持股轉讓等安排,進而影響自有資金的運用。

林淑怡認為,若大陸台資企業不是生物科技、雲端計算、人工智慧、高階製造這四個重點產業的獨角獸企業,很難取得IPO快速通過的優惠待遇,仍應循序漸進解決各上市障礙點。此外,由於大陸上市審查時程較無法掌握,加上上市成本極高,台商也可思考搭建兩岸彈性上市架構,未來無論更改計畫到何地掛牌,皆可靈活調整。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