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童年|端午到,艾蒲俏
“戶插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在民間,艾與蒲總是高舉著正義之劍,張揚著善良之旗,在瀰漫著粽子清香的端午時節,在家家戶戶的屋簷下、門楣上、窗框間甚至案頭牆根,以其特有的中藥香氣與象徵意味,無聲地喝退了妖魔與毒蟲,斬斷了伸向無辜的邪惡之手,為家家祈來了福祉,為戶戶送來了平安。難怪每到端午時候,人們那般的喜愛菖蒲與艾蒿呢,那是自古至今、千百年來護佑人間的斬魔劍與禳福旗啊。
艾蒿與菖蒲,在我們水鄉是極常見的清香植物了,平時並不為人所矚目,尤其是艾蒿,就像是生長在偏僻荒野裡的貧寒村姑,長相也樸實,淡淡的妝,淺淺的笑,菊似的葉子卻又不比菊的翠綠,而其濃烈的藥香也並不受人待見,不過偶爾點燃熏蚊蟲而已。中醫裡面的針灸卻要將它曬乾,燒灼熏烤穴位,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是為艾灸。菖蒲則要比艾蒿漂亮許多,那是溝塘水湄處的親水居士吧,頎長挺拔,英氣逼人,通體如玉一般碧綠養眼,一片片葉子就是一柄柄高擎的寶劍,令人驚奇的是,它那兩指寬的葉片中間竟有著劍似的脊,兩邊又有著劍似的刃,你說怪也不怪?所以人們愛稱菖蒲為蒲劍、水劍——一柄柄寒光閃閃刺向妖魔與毒瘴的正義之劍啊。
記得兒時,端午這一天,母親總是早早地起床,帶上我和姐姐,踩著清晨的露珠,早早地去野地裡,採來一把把艾蒿,又到屋後池塘裡拔了大把的菖蒲。那情形真像是一種遊戲,而我們小小的心裡總也有著神秘之感,母親便一路上給我們講端午的傳說,說端午這一天是“毒日”,蜈蚣、蛇、蠍、壁虎、蟾蜍這五毒還有各種妖魔鬼怪都要出來害人的,所以要插艾蒿懸菖蒲,那就是一竿竿驅邪斬毒的旗與劍啊,插上艾與蒲,什麼鬼怪與毒蟲都不敢來了,端午時你們能看到蛇嗎?全嚇得躲起來了,白娘娘就是端午節時喝了雄黃酒現出原形的……我們聽著母親的精彩講述,興致勃勃地拔菖蒲採艾蒿,一邊嘰嘰喳喳地說著笑著,整個心靈都沉浸在艾蒿與菖蒲的清香之中,感受著濃郁的鄉風民俗與節日快樂,感覺真的很好!
待我們回家,迫不及待地往屋簷下、窗台上插艾蒿、懸蒲劍時,父親已經用開水燙好了一大桶蘆箬,那是他昨天才從不遠處的蘆葦蕩裡採來的,一把把玉帶似的蘆箬漾在清水之中,散發出沁人心脾的清香,別提多好聞。母親坐下來,又開始包粽子了,“兩勺糯米一勺棗,三道紅繩繫在腰,鍋裡燒十滾,粽子翻個身,湯綠稻花香,門口站著盼兒的娘”,母親邊包粽子邊唱,唱得輕快又好聽。此時,整個村莊已浸泡在千年古節的傳統文化之中,這道民俗與文化注定是要包裹在芬芳的粽子清香,熏染於濃烈的艾蒲藥香之中的。
這一天,母親還會給我們系上五彩絲線,說是迷了“五毒”的眼睛,就看不到我們了。還要將大把大把的艾蒿與菖蒲加了水,煎上一大鍋湯汁,給我們泡澡的,祛毒氣止濕癢啊,而且整個夏天再不會生癤子害毒瘡的。
我不知現在的孩子端午節還會不會洗艾蒲澡,真的可以祛濕止癢的,艾蒿本身就是一味中藥嘛。當我上下班途中,看到有農民將三兩枝艾蒿與菖蒲扎在一起,當作商品出售時,我就止不住想起了“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的詩句,想起了母親帶我們踏著露珠採艾蒿的日子,那童年時溫馨而又香甜的端午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