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後,為什麼有人成天抱怨,有人卻很幸福?就差在這三件事
當媽,對於每個女人來說,都意味著翻天覆地的改變。每個做了媽媽的女人,都曾經會被過於繁重,複雜,沒有任何自由支配時間,完全沒有價值感的生活,碾壓的面目非全。可為什麼一段沉寂之後,有人可以逆襲幸福,有人卻變成怨婦?差別就在這三件事。
有人說,媽媽是最辛苦的人,全年無休,24小時連軸轉地照顧孩子;
有人說,媽媽是最膽小的人,孩子的吃穿住行沒有一樣不擔心;
還有人說,從孩子出生那一刻開始,媽媽就成了最焦慮的人。
自從當了媽之後,幸福感驟減,焦慮感暴增,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但我卻想說,每一個媽媽都值得變得更加幸福。
一、努力賺錢,能力以內給予最多
最近在看《會賺錢的媽媽》這本書,感觸頗深。
作者克麗絲特爾在書中講述了很多職場媽媽和全職媽媽通過挖掘自己的興趣開始努力工作,收穫了比以往多出好幾倍的收入。
她自己的經歷也很勵志,一開始是雜貨商店的銷售員,業餘時間在網路商城上賣東西,後來不幸扭傷了腳,徹底辭職在家。
於是,她嘗試了各種各樣的方式去賺錢,經歷了一些失敗,慢慢地越走越順,還跟朋友合夥做諮詢專案、開博客寫文章、開課培訓、寫書等等。
不過幾年的時間,她不僅擺脫了以往的拮據,還開出了自己的公司,實現了財務自由。
談錢或許庸俗,但對於一個媽媽來說,是非常現實的。
對於深陷貧困的媽媽來說,錢是沉甸甸的枷鎖,殘酷地鎖住了她對孩子的愛。
因為貧困,媽媽很可能會失去本可以把孩子留在身邊的機會。再沒有比這更殘酷的了。
媽媽的經濟能力有多少,意味著她能否在危機時刻帶給孩子生的機會。
女子本弱,為母則強。每一個媽媽都希望自己能夠強大一些,再強大一些,不僅僅在於內心的強大, 還在於經濟能力上的強大。
就如《我們為什麼不能擁有一切》這本書中說的,用金錢,我們可以買到一張安全網,它可以緩解壓力,提供各種資源,增強對抗命運無情衝擊的柔韌性和修復力。
二、自我成長,用愛去引領孩子
當媽媽成長了,養育孩子也變得輕鬆起來。
比如,當孩子因為氣球炸了嚎啕大哭時,馮塵沒有咆哮也沒有崩潰,她蹲下身告訴孩子:
氣球是自己破的,不是你的問題,媽媽下次會做更可愛的動物形狀的氣球送給你。
從接納孩子的情緒開始,她總能把孩子從壞情緒中拉出來。
當孩子出門吃飯吵吵嚷嚷不停歇時,她一度煩躁地想罵兒子,可話到了嘴邊,還是咽了下去,因為她明白“瘋瘋癲癲”不過是五歲的孩子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
當媽媽的心態平和了,孩子也就更快樂了。
有句話說:一級媽媽是榜樣,二級媽媽是教練,三級媽媽是保姆。
若只是陪在身邊,缺乏交流和引導,還常常對孩子大發雷霆,這樣的媽媽還比不過保姆。
若只是刻板地教育孩子,命令孩子要聽從指揮,這樣的媽媽就像一個教練,能教會孩子很多知識,卻無法教會孩子愛的能力。
真正的好媽媽,應該是榜樣式的媽媽,不僅陪伴孩子、教育孩子,更能以身作則,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
就如作家丹尼爾·笛福在《魯濱遜漂流記》一書中 說:“一個要教育別人的人,最有效的辦法是首先教育好自己。”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說:
教育是人們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搖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當媽媽活得努力而愜意,內心無比通透時,她自然懂得快樂生活的真諦,也願意尊重孩子成長的規律,懂得用愛去澆灌和啟迪孩子的心靈。
三、放下焦慮,每一種活法都自有道理
這個世界上,有無數的媽媽渴望獲得事業和家庭的平衡,她們天真地想要成為完美媽媽,仿佛自己是一個神人,可以一手抱娃一手工作。
但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壓根就不可能。如果太苛求自己,反而會給自己帶來無窮的焦慮,甚至陷入絕望。
當我們為了孩子放棄事業時,有人會嘲諷:“小心成黃臉婆,將來被老公拋棄”;
當我們為了事業很少有時間陪伴孩子時,又有人指責:“作為媽媽,你怎麼可以這麼不稱職。”
無論是別人的閒言碎語,還是來自內心的糾結,其實都沒有真正的用處,反而讓我們陷入迷茫。
不如放下焦慮,安心走好眼前的路,做全職媽媽也罷,做職場媽媽也罷,每一種活法自有道理。
當一個媽媽真正放下了內心的焦慮,學會坦然接受現實,她的幸福感會自然地洋溢在臉上。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小狗問媽媽:“幸福是什麼?”
媽媽說:“幸福是你的尾巴尖。”於是,小狗每天都回頭去咬自己的尾巴尖,可無論它怎麼努力,還是不成功。
小狗不高興地問:“媽媽,為什麼我追不到幸福?”
媽媽說:“你沒有必要刻意去追逐幸福,只要你抬起頭往前走,幸福就會一直跟著你。”
作為媽媽,又何嘗不是如此。當媽媽抬起頭努力幸福地往前走時,我們的孩子就如自己的尾巴尖,也會跟著我們快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