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批評孩子的時候,應該是這種語氣,孩子才會聽話!
經常在公共場合看到這樣一幕:孩子因為調皮或是不小心做錯了事,比如把湯灑在衣服上這種小事,此時家長會大吼道:“你怎麼這麼不小心,你看看你的衣服,你是不想要了吧?”
這時孩子的頭往往會埋進脖子裡並開始抽泣,緊接著家長還是以高聲命令著孩子:“還不趕緊過來,讓我給你擦擦。”孩子慢慢地移動,家長看不下去了,便一把將孩子拎過來,邊給孩子擦污漬邊繼續指責。而孩子會因為媽媽不好的態度而心有抵觸,情緒更加失控,可能會出現兩種局面。一是哭得更凶,二是暴力抵抗。
而我們吼的目的是什麼呢?想以此震懾住孩子?讓孩子哭泣?想必這些都是最終目的。可能我們是想以高音量先將孩子震懾住,但因此也留下了許多後遺症。你會發現孩子的錯誤下次還是會犯,而且性格會變得膽怯許多。
其實,和孩子說話的時候,”低聲說話“才會取得較好的效果。
讓孩子更容易接受批評
當你真的需要批評孩子的時候,用低聲調的方式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
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犯錯時,其實他內心已經下意識地膽怯了。當我們再以吼的方式指責他的時候,他的心中就只有充滿恐懼了。而放低音調,可以讓孩子認真傾聽我們在說些什麼,同時也因為我們相對平靜的表達方式會令其保持穩定的情緒,讓他理解自己的所錯之處,並保證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增進與孩子之間的親密感
記得看第三季《媽媽是超人》的時候,節目組問了嗯哼一個問題,”你做什麼事情的時候媽媽會發脾氣?“嗯哼的回答出乎我們的意料,他說:"我媽媽從來不對我發脾氣。“聽完這句話,想必大家都很佩服霍思燕,竟然沒有對自己的孩子發過火。但驚訝之余,我們也發現了,這樣的”育兒效果“甚好。她每次都會耐心地和嗯哼解釋,而嗯哼也是屬於吃軟不吃硬,在媽媽柔和的語調中,漸漸地穩定情緒將道理都聽進去了。他們兩個人都深愛著彼此,看著對方的時候,眼裡都有星辰。
“戒吼”從今天開始
遇事不冷靜,開口就大聲吼罵的父母,對孩子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負面作用。因此,我們都需要戒掉一沖動就想吼孩子的壞習慣。
1、當孩子犯錯時,你可以提醒他但不要大聲吼叫。
2、孩子哭鬧是正常的,給他一個哭泣的時間。
3、待孩子和自己情緒穩定時,耐心和他說明情況。
我們指責孩子是為了讓孩子不再犯錯誤,因此我們需要為了這個目標而找准對策,才是明智的選擇。
各位寶爸寶媽,你們遇事會大聲吼叫嗎?孩子的反應是?你覺得這樣做好嗎?歡迎留言於我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