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姓氏組成一個家庭:百歲老人終身未娶,為6個棄兒建大愛之家!

在哈爾濱市有這樣一個特殊家庭:兒女們姓氏不同,身世不同,卻共有一個爸爸。這位讓人可敬的爸爸收養了6個棄兒,培養他們長大成家,事業有成,而他卻一生不婚,沒有子嗣。老人家今年99歲,身板依然硬朗。在他清苦自樂、守善無憾的一生裡,他用善良和堅持寫下大愛,演繹出一段超越血緣的人間真情。

7個姓氏組成一個家庭:百歲老人終身未娶,為6個棄兒建大愛之家!

彭雲松老人近影

15年間

艱辛收養6名棄兒

1954年,33歲的彭雲松從山東平邑縣“闖關東”,來到千裡之外的哈爾濱討生活。因為踏實肯干,很快他就在當地的一家化工機械廠找到了一份工作。

有一天,彭雲松在哈爾濱某處荒涼的鐵道線附近發現了一個衣著單薄、已快餓昏的小男孩兒。動了惻隱之心的彭雲松立馬跑回家拿了一個饅頭遞給這個孩子。孩子吃得狼吞虎咽,彭雲松卻感覺心如刀割,他沒有猶豫地對這個孩子伸出了手:“來吧,跟我走……”

彭雲松生命中的第一個“兒子”——年僅8歲的孤兒閆景成,就這樣有了一個屬於他自己的家。雖然這個家幾近寒酸,家徒四壁,但是那裡有一個肯為他遮風擋雨的老爸。從此,孩子的心有了靠山。此後15年間裡,彭雲松又給閆景成陸續領回了5個弟弟妹妹。分別是1966年收養11歲的張秀清和5歲的欒景通。1967年收養11歲的郭廷忠和9歲的高玉濱。1969年,彭雲松又從山東老家帶回了孤兒劉玉忠。六個孩子姓氏不同、身世不同,但他們都以彭雲松為紐帶,組成了一個沒有血緣但親情更濃的一家人。

一開始,工友們看到彭雲松不斷往家裡領孤兒,都十分不解。“自己都養不活,還養別人?” “帶著這些拖油瓶,以後怎麼娶媳婦啊?”彭雲松沒有過多理會:“都是些沒有父母的小孩子,不管咋活?”

作為彭家唯一的閨女,老三張秀清至今還常和別人念叨她的童年。她11歲的時候父母先後過世,一個人無依無靠,每天都為衣食煩憂。“沒爹媽了,就不想活了。”剛剛收養了老五欒景通的彭雲松,不知從哪裡知道了張秀清的情況,便主動找上門來,再一次認下了這個沒人管、無人疼的孩子。

“我爸當時說,孩子,你跟我回家吧,讓我來養你。雖然吃不好但咱能吃飽。”“沒有我爸把我帶回家,我可能早就不在世上了。”張秀清一邊抹著眼淚一邊回憶說。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正是經濟困難時期。為了讓孩子有住的地方,彭雲松請求機械廠在職工宿舍後面騰出了一個間小房子,讓孩子睡大通鋪。怕孩子吵鬧讓職工們心煩,彭雲松不僅陪笑臉說好話,還主動承擔了燒水、打掃衛生之類的雜活。彭雲松每月工資只有30塊錢,如何才能填飽這6張小嘴,成了他每天一睜眼最犯愁的事。為了改善孩子們的生活質量,彭雲松每天下班後出去撿破爛、干零活。並且他把自己的一日三餐改成一天只吃一頓飯,卻從沒讓6個孩子餓過肚子。

為湊夠孩子的學費,他還養了5只羊,每天天沒亮就起床擠羊奶, 再拿到早市上去賣,換取微薄的收入。有一年中秋,彭雲松不知從哪裡帶回來兩個月餅,他用刀將每個月餅切成三份,一人一份分給孩子們吃。看著孩子們高興的樣子,彭雲松心裡既幸福也難過。

有一次,單位同事午飯帶了餃子送給彭雲松,他用牛皮紙包好,小心翼翼揣進了懷裡,一直到傍晚下班,帶回家給孩子們泡開水吃。“家裡窮,孩子們過年都穿不上新衣服。”彭雲松把好心人送來的舊衣服改小給孩子們穿。

7個姓氏組成一個家庭:百歲老人終身未娶,為6個棄兒建大愛之家!

全家福

終生未婚

卻說自己沒有遺憾

數十年來,彭雲松對這個有7個姓氏的大家庭傾注了綿綿不絕的父愛,對個人的考慮微乎其微。廠裡有很多熱心人給彭雲松介紹過對象,說他工作穩定、為人忠厚,心腸又特別好,原本女方都挺滿意,但一聽說他帶著好幾個養子,立馬打了退堂鼓。此後,每當有人問他關於“另一半”的問題,他總是說:“像我這種情況,哪有姑娘願意嫁過來。即使有,也是過來吃苦的,我怎能連累人家。結婚的事以後再說吧,我得先把孩子拉扯大。”

孩子們也不止一次勸爸爸找個伴兒,有個自己的骨肉。彭雲松聽了擺擺手:“你們不就是我的親人嗎?”幾次三番的不同意,孩子們便找彭雲松提出要隨父親改姓彭。“改姓不是我的心意,你們的父母雖然不在了,但留下了後代,我不能做破壞血脈的事,你們該姓啥還姓啥。”彭雲松堅持道。

彭雲松只上過三年私塾,不善言語,竟然有很多人都說彭雲松很偉大。他聽到後說:“這話不對,我養我的娃,是心甘情願做的事,這不算偉大。”彭雲松雖然只是一名普通工人,沒有能力供孩子們上大學找好工作,但他經常告訴孩子們要自立自強,如今他們都已成為老爸眼中“有用的人”。

“6個孩子都是自己立業、成家的,我沒操心。”回想過去,一點一滴像老電影一樣在彭雲松老人腦海中放映著。他說,這輩子自己沒有遺憾,這些孩子都不差,值了!

老二郭廷忠被部隊招兵入伍。彭雲松聽到消息後,興奮得直搓手。臨走前,彭雲松從懷裡掏出15元錢塞給他,笑眯眯地對他說:“珍惜機會,爭口氣。”郭廷忠望著花白頭發的彭雲松,低下頭,無聲地哭了。15元錢啊,那是他們一大家子人半個多月的生活費! 後來他在部隊裡入了黨、提了干。郭廷忠說:“我小時候很調皮,讓父親操碎心。如果沒有父親,沒有我今天。我記得父親說過,能不能成器不重要,但得做個自強的人。”

老三張秀清16歲那年堅持下鄉。彭雲松不同意,怕女兒受苦,大口大口抽悶煙。當女兒真下鄉時,彭雲松又鼓勵女兒:“路是自己走的,要樂觀地待事待人,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張秀清後來返城進入龍江電爐廠,她結婚時彭雲松拿出全部積蓄,讓女兒風風光光地出嫁。

老大閆景成雖然不幸早逝,卻培養出熱心資助貧困兒童的博士生女兒閆立影。去世前他一直囑咐女兒,要好好孝順爺爺,要助人為樂。閆立影沒有讓爸爸和爺爺失望,雖然每月收入只有幾千元,但閆麗影已經連續6年資助一個殘疾人家庭,並幫助不少貧困家庭的孩子順利上學。

老四高玉濱初中畢業後先後在化工機械廠、輕工安裝公司工作。因表現非常突出,連續5年被評為單位勞模,後來還被評上哈爾濱市勞模。為了表彰他的貢獻,單位給他分了一個一室半的房子。拿到房子的鑰匙,高玉濱第一個想到的是趕回家。他迫不及待地把鑰匙放進父親的手裡:“爸,您說得真對,只要好好工作,好事一件也落不下。”

在彭雲松眼裡,老五欒景通是個聰明、勤勞的孩子。高中畢業後,欒景通開始自己創業。由於他腦子活,做事不怕辛苦,生意越做越大,成為當地一個有名的私營企業家,並熱衷公益事業。

老六劉玉忠憑著手藝,成為一名裝飾公司的小老板。“父親常對我說,一定要以誠待人,就會處處有人相助。騙人可能得到一時小利,但時間久了就沒人再會相信你,到時候會處處碰壁。”

7個姓氏組成一個家庭:百歲老人終身未娶,為6個棄兒建大愛之家!

為老爺子慶祝生日

不添麻煩

毅然回到山東老家

看到兒女都長大成人有了出息,彭雲松心裡踏實了。就在兒女們爭著要爸爸到自己家裡安享晚年的時候,這個倔強的山東漢子卻有了新的想法,要獨自回到曾經養育他的山東老家去生活。其實他是不想給孩子們添麻煩。

臨走時,彭雲松召開了“家庭會議”,將自己的兩套房子分別給了女兒張秀清和老五欒景通,讓返鄉回城的女兒一家有自己的住房,他鼓勵老五創業自立自強;其余的幾萬元存款,平分給另外4個子女。

女兒張秀清當場急了:“爸爸,您就住我家,哪兒也不許去!”彭雲松搖搖頭:“我的煙抽得太多了,怕給你們家添亂……”其他孩子也急了,爭著讓他去家裡住,可他說啥都不干。於是,這個為兒女傾盡大半輩子的老人,在他79歲那年回到了老家——山東省平邑縣一個偏僻的農村。

老人這一待就是十幾年。多少次,子女們勸他甚至專門去山東拉他回哈爾濱養老,他都拒絕了,就像當年不肯扔下孩子們一樣地倔強。女兒張秀清甚至在山東住下一段時間勸他回心轉意,也沒能成功。

“那些年,我爸一直住在一個矮小的草房裡,門窗都用塑料布遮蓋,屋子裡沒有一件家具,就連床都是用磚和門板搭起來的。”張秀清心疼地說。

2013年,受哥姐的重托,老五欒景通鐵了心要接父親回家。當他帶著妻子跑到山東,輾轉找到父親當年只花500元錢蓋的小房裡時,看著黑乎乎的小屋,欒景通長跪在地上痛哭不止:“我這輩子也沒想過,這十幾年爸爸是這麼過來的……”

原來,彭雲松將為數不多的退休金,絕大部分都分給了村子裡困難的鄉親。剛回山東的頭一年,彭雲松聽鄰居說隔壁的老太太快餓死了,“三天就吃過一個小窩頭”。他一路小跑地來到市場,找了個賣饅頭的攤,交給攤主100元錢,讓他每天給老太太送2斤饅頭。他盤算好了,老太太吃到7月,地裡的玉米就成熟了。

在回家鄉的十幾年來,無論誰跟他提困難,只要老人手裡有錢,肯定給出去。鄉親們互相約定,無論誰家包餃子,第一碗都要給彭大爺端來。得知他兒子來了,幾十位鄉親們哭天抹淚地端著小板凳,跑到老人的小泥屋門前“靜坐”。“不能讓老爺子走,舍不得!”

在數日僵持之下,彭雲松終於妥協對老五欒景通說:“我跟你們走,這些年我攢的1萬塊棺材板錢就用不上了,我合計著就給大伙兒分了吧?另外,我回去只住養老院。”兩口子說:“爸,只要你跟我們回去,啥條件都依你。”

如今,99歲的彭雲松在回想起與6個孩子共同走過的艱難人生路時,總是坦然一笑,就像講述一個故事般雲淡風輕,甚為溫馨。6個兄弟姐妹卻都哭了:“爸爸,下輩子我們還是彭家的人……”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