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7個壞習慣的孩子,學習成績很難趕上去!父母請自查

有這7個壞習慣的孩子,學習成績很難趕上去!父母請自查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取得優異的成績,因此試過各種方法可是孩子的成績就是提不上去,其實,每個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孩子,並非他們天生笨,而是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下7種壞習慣,看看你的孩子有沒有,家長趕緊給孩子自查,如果有一定要及時糾正。

一、不會閱讀

“得語文者得天下”就成為決勝考場的關鍵。

舉個例子:同樣是描寫一個人的站姿不優雅,大多數同學都會平淡地湊字數:“她的站姿很不優雅”“她的站姿很不好看”……

而那些讀過魯迅《故鄉》的同學,就知道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她站在那裡,雙手叉腰,像個細腳伶仃的圓規!”

所以你看,課外書讀少了,你連生活中最基本的“站”這個小動作都描寫不好,作文怎麼能寫好呢?

對策:

1、小說、名人傳記、詩歌……閱讀內容選擇你感興趣的即可;

2、掌握最基本的閱讀方法,學會流覽、略讀、精讀等讀書方法;

3、利用多種管道擴展自己的閱讀量;

4、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言文字,學會摘記和寫讀書心得;

5、在閱讀中學會獨立思考,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

6、學會選擇課外閱讀書籍、報刊,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不會規劃學習

在學習上花的時間越多,成績就越好嗎?

不一定!

有些同學雖然看起來很努力,課間不出去玩,週末也窩在家裡寫作業,但他大部分時間並沒有集中精力,只是在漫無目的、心浮氣躁地“磨洋工”。一個班裡30%~40%左右的中等生,基本都是這個狀態。

有的同學從來不熬夜,該玩的時間也在瘋玩,但他們在學習的時候,能提前做個計畫,知道總共有哪些任務,安排好先做什麼後做什麼。一個班裡10%左右的尖子生,都是這個狀態。

決定成績的並不是你在學習上花了多長時間,而是這些時間是否“有效”,是否都能集中注意力。

對策:

1、幫助孩子製作學習計畫,並嚴格執行;

2、先仔細想想,這段時間最想在哪方面有收穫?是單詞量的突飛猛進,還是語文素材的積累,還是數學基礎的鞏固?選一個你最想要的目標,然後進行分解。

3、給自己些小獎勵。當天的計畫若能執行,不妨在下周的計畫表裡給自己安排看一場電影。 周計畫能執行,和爸爸媽媽一起商量一個獎勵措施吧,選你最喜歡的。

4、遇到變動時怎麼辦?寫下每天最重要的六件事。重要者先行。

三、粗心、眼高手低

身邊經常有同學考完試後說:“我竟然忘了這個知識點,粗心了粗心了……”

他真是粗心嗎?

不,他就是這個知識點沒掌握好,基礎不紮實而已。所謂的“粗心”“馬虎”,更像是自我安慰的藉口。

細心、沉穩、腳踏實地,是一個好學生必備的心理素質。考試的時候,你要是隨便粗心兩三道,幾十分可能就沒了!

這時候,你再用“粗心”安慰自己,還有啥用?

對策:

多讀幾遍題目,看清題目的已經條件,轉化成自己理解的方式,同時將已知條件標注到圖上,一步一步來。

認真仔細,重視作題的步驟,重視過程,不要只關注答案,掌握方法,提高解題正確率,吸取教訓,防止一錯再錯。

四、不會管理自己情緒

情緒波動是學生當中一個極為普遍的問題。中小學階段的孩子心智發育還不成熟,對自己的情緒比較難以做到收放自如的平衡和控制。

所以,一旦在學習上遭遇挫折,或者某一階段心情低潮,學習成績也就因此起伏不定。

這類學生興趣和情緒容易變換,考了高分後,驕傲自滿;考了低分後,焦慮不安、自卑、迷茫自怨自艾,沉浸在學習失敗中不能自拔。

對策:

考試時出現緊張心理要迅速進行調節,快速進入正常應考狀態,可採用以下兩種方法調節焦慮情緒:

1、自我暗示法:用平時自己考試中曾有優異成績來不斷暗示自己:我是考生中的佼佼者;我一定能考得理想的成績;我雖然有困難的題目,但別人不會做的題目也很多。

2、決戰決勝法:視考場為考試的大敵,用過去因怯場而失敗的教訓鞭策自己決戰決勝。

平常的話,學會釋放壓力(去操場跑圈就是個很不錯的辦法),穩定情緒,積極面對學習困境把握節奏,告別學習疲勞。

五、拖延磨蹭

成績差的孩子,99%都是拖延症!能拖到明天做的事,絕對不會今天做;假期裡能先玩的,絕對不會先寫作業。

他們的常態是:作業總要拖到最後一刻才開始。寫會作業,喝口水,再休息一會……

拖延症的壞處在於,一旦養成了這種習慣,不但學習上拖拖拉拉,生活上也會變得磨磨蹭蹭。

對策:

體會一下高效的習慣。你會玩得更開心,學得更開心。

1、從半個小時開始練習,在這段時間內,只專心做一件事情,譬如做一篇數學卷子,或者看一本書。

2、把所有可能造成誘惑的東西收起來,或者乾脆換個環境。舒適的家不是最適合學習的場所。

3、如果連半個小時都無法堅持,是不是會對自己很失望呢?想想失敗的感覺,再想想成功堅持的感覺,遇到誘惑時做個正確的選擇。

六、不注重總結

很多同學在複習階段不重視錯題,做錯的題目連答案都不該,或者僅僅把標準答案寫在旁邊,不去總結錯誤的原因、總結正確的方法,導致考試中一錯再錯,成績難以提高。

對策:

1、容易出錯的地方,就是學習的難點所在。發現規律,抓住重點,才能能有針對性地複習補救。

2、一定要整理一個“錯題集”,每次作業、測試和考試之後,將其中錯的題目都記錄下來,這些很可能就是同學的知識漏洞。

3、家長也要督促孩子經常看這些題目,時間長了漏洞就會補上。

七、基礎不紮實

學習是一個持續、連貫的過程。每天的學習都需要按一個合理的順序,每個科目的學習更具有前後連貫性。

如果其中一個環節沒有做好,必定會影響到下一個環節,從而導致學習節奏的混亂,最後導致知識消化不良。

對於前面已經學過的知識還沒掌握好,老師再講新的知識,自然就會聽不懂了。結果不懂的知識點越來越多,新的內容又紛至遝來,從而陷入“一步慢導致步步慢”的惡性循環。

對學過的知識一知半解,背誦、記憶時出錯率多,上課時跟不上老師的節奏,看似聽懂了,過幾天後一問三不知,經常需要翻書查看例題和知識點,做題和考試磕磕絆絆。

對策:

課前一定要有預習,預習效果怎麼檢測?試著對你所預習的內容提幾個問題。

1、試著複述:聽課時要有主動性,儘量在聽懂的基礎上做筆記,而不是一味抄筆記,否則根本就沒有思考的空間,實在聽不懂一定要標記出來,課下儘快找老師或者聽懂了同學給自己講講。

2、複習要及時,並且一定要動腦。走馬觀花的流覽只能加深機械的記憶,更重要的是進行思考。

3、對於一些書上的公式、定理、單詞、成語等基礎知識,自己可以做些歸納整理,紮實基礎!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