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出現這6個異常信號,說明體內濕熱過重
隨著氣溫的升高,天氣漸漸變熱,很多人感覺渾身乏力、疲倦、身體莫名其妙的沉重,吃飯也變得沒胃口,其實這些症狀都可能是濕氣在作怪!
俗話說“十人九濕”,正是這些你不曾在意的問題和症狀,恰好就是濕熱傷害你的“罪證”。那麼怎麼判斷體內有濕氣呢?一起來看看。
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是否有濕氣?
你體內有“濕氣”嗎?如果以下狀況,出現了2種症狀說明你的體內已經有濕氣了!
信號1、看大便顏色
清晨方便後,看一下大便是否粘馬桶?一箱水還沖不淨,或者大便之後,三五張紙反復擦也擦不淨。
另外,大便的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形,總有排不淨的感覺,這些都說明體內有濕了。
信號2、舌苔厚膩發白、發黃
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乾濕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濕;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
信號3、起床頭髮昏
起床時頭髮昏,打不起精神,渾身不爽,動不起來。
信號4、食慾不振
食慾不振,消化功能下降,吃一點東西感覺肚子有脹感,吃飯過程有隱隱噁心感,感覺吃下去的東西往上頂。
信號5、精神困倦
工作時四肢疲乏,有渾身酸痛的感覺,活動時關節發緊不靈活,頭腦昏沉不清爽。精神易困倦,記憶力減弱。
信號6、刷牙噁心
看早上起來刷牙的時候,惡不噁心?有些人一刷牙就嘔吐、噁心,而且感覺嗓子裡有痰,嗓子裡邊總是有絲絲拉拉的、不干不淨的感覺,說明體內有濕氣。
這5大“惡習”加重體內濕氣
- 口味重
腸胃功能好壞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油膩、過鹹、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症反應。
- 睡不夠
從中醫角度來說,睡不夠就是脾虛的症狀。建議每天晚上11點前就睡覺,每天增加一些運動會讓你的睡眠質量更高。
- 愛吃涼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激凌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給外邪創造入侵機會。因此不易過量食用,烹調時最好加入蔥、薑來減弱蔬菜的寒涼性質。
- 喝酒
這是加重“濕毒”的關鍵因素,從中醫上來講,酒助濕邪,因此酒精盡量要少碰。
- 久坐、不運動
久坐會使人的腦供血不足,導致腦供氧和營養物質減少。而且,運動少的人常會出現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等濕氣大的表現。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身體還可能出現疾病。適當運動,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進身體器官協調運作,加速“排濕”。
如何緩解濕氣侵襲?
濕熱可能會引發很多的疾病,對人的身體有很大的害處,是一顆定時炸彈。如果自身濕熱的情況比較明顯的話,那應該要吃一些什麼來去除體內的濕熱症狀呢?
1、艾草
醫書記載,艾草有祛濕、散寒等作用。常見的便有“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平時煲湯的時候放些艾葉,是不錯的選擇哦!
如果自己不喜歡用艾草來泡水喝的話,也可以用艾草來泡腳,也是不錯的方法。
2、五花祛濕茶
可將金銀花、杭白菊、扁豆花、雞蛋花、木棉花各15克、鮮土茯苓、苡米50克,洗淨後,加入適量水,煎煮半小時即可飲用(根據口味可以加入適量冰糖調味)。
主要功效為清熱、解暑、利濕功效之花,再加入利濕、解毒、利關節的土茯苓,及健脾利水、清熱、舒筋的苡米,使得本茶利濕效果更強。
3、陳皮泡腳
體虛怕冷的人,一般是體內有濕寒氣,用陳皮泡腳能排出體內濕寒氣,一般連泡1-2週,體內是寒氣就能完全消失了。
夏季想要正除濕熱,就要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問題。一旦發現自己體內有明顯的濕熱症狀,就應該要多吃一些上面所提及到的東西,除此之外,飲食上註意清淡、另外蔬菜和水果建議多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