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早餐踩雷?科學研究:這10種壞習慣其實很健康

經常不吃早餐、愛喝咖啡、偏好吃蛋,看似壞習慣,其實透過科學研究發現,暗藏不為人知的健康密碼。(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2018年06月05日 13:54 中時電子報 

徐秀娥/綜合報導

經常不吃早餐、愛喝咖啡、偏好吃蛋…這些看似踩雷的飲食習慣,常被拿來作文章,但美媒報導發現,這些常被當作負面教材的行為,透過科學的大量研究,愈來愈得到真相,被錯誤解讀的壞習慣,實則暗藏不為人知的健康密碼。

《天下雜誌》整理了10個世人眼中的健康壞習慣,它們其實未如想像般糟糕,只要合乎科學驗證,加上契合個人的實際需求,就放膽這麼吃喝拉撒睡玩吧。

1.不吃早餐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餐超級重要,但實情是不吃也未必不好,甚至是屬於間歇性斷食的一種方式。

早上不吃東西,禁食16小時,可是時下最受歡迎的間歇性斷食喔。進食時間從下午12點到晚上8點,跳過早餐也是很ok的。已有動物實驗發現,間歇性斷食還可降低特定癌症風險,甚至延長壽命。

2.喝咖啡

今年3月美國加州法院做出判決,星巴克及其他咖啡連鎖店必須在產品上加註癌症警示。一時之間,人們開始覺得喝咖啡似乎充滿危險性。

但大量研究指出,定期喝咖啡好處多多,可對抗糖尿病、促進心臟健康。不過醫生建議,每天咖啡因攝取量不超過400毫克,或大約3-4杯濾掛咖啡。

3.吃蛋

要扭轉數十年來吃蛋太多會增加膽固醇的說法,何其困難。其實蛋是非常優質的蛋白質,為了避開卡路裡、脂肪和膽固醇只吃蛋白,其實完全沒有必要。

最近研究證實,吃進蛋中的膽固醇也不一定會造成你高膽固醇。整顆蛋富含維他命B12、磷,還擁有能燃燒肌肉的蛋白質和飽和脂肪,營養價值超高。

4. 放縱地吃高脂食物

遵從1990年代美國農業部建議,許多人為了減肥,選擇人造奶油取代奶油、無脂取代全脂,也克制少吃油膩的食物,但並未見效。

一項牽涉近5萬名女性的8年研究發現,採低脂飲食的女性,不僅減肥成果不彰,也未降低乳癌、大腸癌或心臟病風險。新建議還指出,來自堅果、魚類、酪梨等食物的健康脂肪,其實適量對你是有好處。

5.使用社群媒體

常用社群媒體、低頭滑手機一直被視為有害健康,但《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去年研究發現,社群媒體對英國多數青少年無害,有時還幫助他們社交、從同儕那兒獲得情感支持。

該報告還說,「適度使用數位科技本身並不有害,或許在互相連結的世界還有好處。」

6.喝能量飲料

能量飲品提神效果佳,但婆媽卻認為這種飲品太化學,有礙健康。其實像紅牛(至少無糖版本)並沒有那麼糟,除了只有10大卡、不含糖,它只含有80毫克咖啡因,大約是星巴克中杯的1/3。至於其他成份如維他命B和牛磺酸,科學研究發現兩者都安全無虞。

7.喝一兩杯酒

若能掌握適可而止的原則,即使酒精也是有好處。阿茲海默症期刊(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去年研究發現,比起完全不喝酒的人,定期喝酒的人,到了85歲時還沒出現認知衰退跡象的機率高出許多。另一項回顧74項研究的調查,也做出類似結論。

8.打開訊息通知

「科技成癮」成了現代人的文明病。為讓用戶擺脫打開訊息的焦慮,Google推出了封鎖通知的新功能,但有研究指出,完全關靜音反而會讓人壓力更大。

根據這項研究,比起正常接受通知或完全不收通知的人,不是即時接收通知而是一批批接到通知的人,壓力小也比較快樂。

9.放棄長時間健身

除非有很強的動機和毅力,長時間健身拚命運動是沒有必要的。研究顯示比起其他傳統運動,7分鐘健身、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等密集的高強度訓練,或許對於練肌肉、保護心臟更有益。

10.午睡

喜歡午睡是一種懶散的表現嗎?有人怕被冠上這種惡名,只好猛喝咖啡撐著,其實這可能是睡眠不足所發出的警訊。

《大腦、行為與免疫》(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期刊,比較刻意睡眠不足的人午睡30分鐘與睡10小時的健康效果,發現兩種做法似乎都有助於免疫力恢復至正常水準。

(中時電子報)

文章來源:科學認證 這10個「壞習慣」其實很健康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