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排濕月,輕鬆排濕氣!
中醫講“濕氣在,百病害。”莫名犯困、頭臉黏膩、身體沉重……
這些“症狀”可能是濕氣入侵所致。
濕氣逼人,夏季先祛濕
濕邪為病,首先要分清外濕、內濕。
外濕就是自然界的濕邪,內濕即為人體內的濕邪。
夏季是濕邪最為嚴重的季節,內濕與外濕相互勾結。
外濕逼人
外濕源於氣候。夏季暑氣逼人,“暑多夾濕”,下雨或灑水使地面有水,濕氣就易蒸騰、瀰漫在空氣中,形成暑濕。易使人有頭疼、身重、胸悶不餓、汗粘、四肢困倦、不清爽之感。
內濕叢生
01 不良飲食,引起濕熱內盛、濕邪阻滯
天熱易貪涼,幾乎每個人都離不開冷氣,常吃冷飲、涼菜等寒涼之物。殊不知,涼快的同時,也將濕邪埋在了體內,有身重如裹、食慾不振、腹脹等
濕邪阻滯的症狀。吃烤肉、大排檔等辛辣飲食,易引起濕熱內盛,出現口苦口粘、舌苔黃膩、上火、胸脘痞悶、頭腦不清醒等症。
02 脾虛氣弱,濕邪內生
濕邪要脾胃的運化。暑熱使人出汗多,傷陽氣、損陰液,脾胃功能受到抑制,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堆積在體內,導致體內水濕運化失常,造成濕邪內生。
脾虛生濕氣,濕氣又會加重脾虛,內濕與外濕又互為因果,所以很多人都會陷入惡性循環。時間久了,濕氣很容易變成寒濕、濕熱,尤其是體寒之人,很可能濕邪、暑邪、寒邪同時存在,易造成虛實結合的疾病。
因此,夏季是最需要祛濕的時節,也是祛濕的最佳時節。
怎麼判斷體內是否有濕氣?
起床狀況
常言道:“濕氣如裹”,這用來形容,濕氣過重後起床時的感受再合適不過,如果你覺得,四肢酸痛,渾身無力,就像是被繩子捆綁住一樣;頭腦也昏昏沉沉,睏意會持續很久,
這可能並不是沒有睡好導致而是體內的濕氣過重導致的。舌苔變化
當我們伸出舌頭,正常情況下會看到一層淡白色的舌苔覆蓋在舌頭表面。如果舌苔變得白厚滑膩,或者發黃粗糙,這都是體內濕氣過重導致的變化。
排洩情況
清晨排便後,可以觀察一下排洩物的情況,正常時它應該呈淡黃色,可以成形,如果顏色不正,黏膩不成形,總有排不干淨的感覺,當衝馬桶時,總會有殘餘粘在馬桶上沖不下去,這都是濕氣過重導致的。
身體浮腫酸痛
當我們感到身體出現浮腫的情況,特別是小腿處出現明顯的水腫,用手指按住鬆開後,肌肉無法立刻復原,形成一個凹槽,並伴有小腿酸痛,走路發沉的情況,這就是濕氣過重所導致的身體反應。
當你的身體出現了這幾種表現時候,就說明需要祛濕了,那麼,怎樣排除濕氣呢?
穴位祛濕
在中醫裡,濕氣被稱為濕邪,會嚴重危害我們的健康,讓人的精神無法提起來,從而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是健康的頭號殺手。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祛濕成了時下人們健康養生經常討論的話題之一,那麼到底該如何祛濕好呢?艾灸除濕常用方法足三裡穴
足三裡穴位於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的位置,艾灸10-15分鐘,堅持一段時間,就可以看到祛濕的效果。三陰交穴
三陰交是肝、脾、腎3條陰經的交匯處,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腳踝內側突出的骨頭尖)上方4橫指處。長期灸三陰交,能使人體各系統達到最佳平衡,使人氣血旺盛,自然百病不侵,尤其是女性灸三陰交有奇效!豐隆穴
豐隆穴位於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為鼓起的位置,針對這個穴位祛濕,效果較佳。每日艾灸15分鐘可以有效健脾祛濕。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的位置,屬於養生保健的穴位。長期對關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於調理氣血、補腎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鐘,能夠幫助祛濕。中脘穴
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不適的症狀,同時有助於祛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