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不罵就能教育好孩子嗎?這篇文章給你答案

前幾天周傑倫出了一首新歌,微博上朋友圈裡都在跟風曬周傑倫自己寫的歌詞。

跟之前方文山的中國風相比,歌迷們善意的調侃說傑倫的歌詞是“東北風”。

調侃歸調侃,多數人對他音樂的喜愛並未減退。大家公認周傑倫是天生的音樂才子,尤其是他鋼琴上的造詣更是令人佩服。

其實哪有天生的才子,不過是抓住了常人都有的靈感,只有他在一直堅持苦練而已。

眾所周知,周傑倫是單親家庭,從小由媽媽和外婆帶大。

小時候生活艱苦落魄,老師和同學對他的評價就是內向害羞不愛說話。

周圍人認為他這樣的家庭和不討人喜的性格肯定不會有太大的出息,但只有母親葉惠美對他寄予厚望,並且管得非常嚴格。

在他3歲時候開始讓他練彈琴,3歲的孩子還在父母的懷抱裡享受著溫暖和呵護,但是他卻被關在黑黑的房間裡練琴。

所以自然的在他成長過程有一段時間非常抗拒練琴,並且心裡對媽媽有很多怨言。

但他的軟磨硬泡在媽媽葉惠美那裡並沒有任何作用,反而對他更加嚴厲。

沉默多年,他好像一夜之間成名,大街小巷都循環播放著他的歌。

上了年紀的老人和牙牙學語的孩子,都能隨便哼哼出幾句。

而名利雙收的他最感謝的就是自己的媽媽。

在一次采訪中,周傑倫跟記者說:“我每次練琴時,媽媽就拿一根棍子站在後面,如果說我的音樂底子打得深厚,都是那根棍子逼出來的。

甚至還專門寫了一首歌《聽媽媽的話》,來表達對母親的感謝。

他用自己的事例告知正在接受著父母嚴格要求的孩子們,聽媽媽的話是對的: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為什麼別人在那看漫畫,我卻在學畫畫對著鋼琴說話,

……為什麼要聽媽媽的話,長大後你就會開始懂了這段話,長大後我開始明白,

為什麼我跑得比別人快,飛得比別人高,將來大家看的都是我畫的漫畫,大家唱的都是我寫的歌……”

後來這首歌被收入台灣國小一年級的教材,是孩子上學必學內容。

世間有無數個周傑倫這樣的苗子,

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家喻戶曉的才子,

不是每個人長大後都能飛得更快飛得更高。

那是因為,

不是每個犯錯的孩子都能體諒父母的嚴格對待,並肯做出妥協堅持訓練。

大部分時間,都是父母過於心疼孩子,沒有原則的做出了妥協退步。

之前有些人提倡說要讓孩子快樂的成長,給孩子一個開心快樂的童年。

但是他們卻沒有一個人能告訴我們該怎麼讓孩子快樂,這個快樂的度在哪裡。

盲目的要求“快樂”這兩個字,只會綁架了想要對孩子負責的家長和老師。

家長看到孩子不寫作業只看電視,對孩子批評教育,但是看到孩子“怨恨可憐”的眼神於心不忍,覺得身為父母無情的剝奪了孩子的權利和快樂。

而那些經常被寵溺的孩子,一旦有一次不滿足他的要求,他們輕則忤逆不孝,重則自殘報復,甚至做出殺父殺母的犯罪行徑。

老師看到學生在課堂上不聽課甚至大聲喧譁故意影響其他學生時,看到學生在違法邊緣試探。

在喪失去管束的權利之後只能稍作提醒,因為當今的“管束”意味著要承擔學生的“報復”和輿論的聲討。

  • 廣西南寧,一位老師因為阻止男生在教室走廊上吸煙,和學生發生沖突,被告到教育局,老師被辭退調崗。

  • 江西鉛山,一個學生遲到進教室時未按規定喊報告,科任老師要求該生到教室後面罰站,學生不聽,繼而發生沖突。

    該老師被通報批評,扣除其全年獎勵性績效工資,到山區學校跟班學習一年。

反觀我們口中那些開放以文明輕松著稱的國際教育呢?

英國《2006年教育與督學法》規定,教師有懲罰不規矩學生的法定權利。

包括:罰寫作文,周末禁閉,校長懲戒,停學。

體罰包括允許打手心每雙手不超過三次,允許鞭打男生的臀部不超過六下等。

韓國有《大韓民國教育處罰法》,包括允許使用長度不超過100釐米厚度不超過1釐米的戒尺打男女學生的小腿。

新加坡校長、副校長和紀律事務長有權用藤條對違規學生進行體罰。

澳大利亞學校可以對學生關禁閉,可以進行勞動處罰等等。

處罰手段不是為了施展權利而進行懲罰,而是告訴孩子有權利可以約束他們不做壞事,不讓他們像樹苗一樣瘋狂的長出有害的枝丫。

無論家長還是老師,對孩子的無原則退讓,只有0次和無數次之分,一旦開始便永遠都是退讓。

教師手裡的戒尺一旦被剝奪,就再也沒有權利去矯正孩子的不良行為。

復旦大學教授、百家講壇主持人錢文忠在一次演講中提到:

對中國當下教育,坦率地說,我只有四個字——“

我不相信”。

我們在不斷讓步,為自己找理由,為孩子們開脫。

我想說,教育不是這樣,也不應該是這樣。

憑什麼教育是快樂的?

我實在想不通,教育怎麼一定是快樂的?

教育裡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

我覺得我現在非常羨慕我父母,他們敢罵孩子、揍孩子,但是我們依然愛他們。

今天的孩子打不得、罵不得,哪怕是一個眼神,沒准明天就能把長輩殺了。

錢教授所說也只是代表一家之言,但是我們還是能感受到他對現在學生教育的“愛之深 責之切“。

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孩子還必須管教、必須懲戒。

在孩子沒有對對錯的分辨能力,不能對自己進行控制的時候,老師和家長的適當介入管教,可以使孩子及時走上正軌,避免在錯誤的泥潭越陷越深。

說句實話,我們大部分的家庭只是普通的家庭,沒有千萬家業等著孩子繼承,隨便孩子怎麼玩,有的是錢給他花,能確保他一輩子衣食無憂。

放縱的愛和寬松,我們真的給不起,也沒有能力能負起這個責任。

我們絕大多數的孩子,

都是帶著某種目的去學習。

要麼是為了考名校,

以後有好工作,

之後能賺大錢。

或者是有了名校敲門磚去國家科研機構,

去為國家做貢獻。

無論目的是私利還是高尚,

無論理想是渺小還是偉大,

我們都是為了某一個目的而去努力奮斗的。

奮斗是不變的真理,而奮斗的過程肯定是辛苦的,不快樂的。

學習、訓練,生子生活,本就是不是輕松的,哪有不付出辛苦就能隨隨便便成功呢?

而成年人的嚴格監督是孩子堅持的外界動力,在每一次想要放棄的時候都有人往前推一把。

電影《摔跤吧爸爸》中,一個曾經的全國摔跤冠軍沒能為國家奪冠一直跟耿耿於懷,因為沒有兒子來“繼承”這一身本領而消極厭世。

發現女兒是練摔跤的好苗子,便不顧家人的反對,周圍鄰居的指指點點,開始訓練她們。

早出晚歸的嚴苛訓練讓兩個女孩子堅持不住,

看到誘人的美食和花花綠綠的衣服更加埋怨父親。

她們覺得父親自私的把自己的夢想加在孩子身上,

而讓她們丟掉自己想過的人生,這太殘忍。

可是只有父親知道,

印度那個重男輕女的世界裡,

女性是沒有“自己的人生”可言。

只有你有很傑出的價值,

才不會淪落為男人的附屬,

才可以真正擁有選擇人生的權利。

最終,

她們贏得冠軍和榮耀,

贏來自己的美好生活。

而這一切,

一直有一個嚴厲的爸爸在背後默默承擔著一切。

你成功了你的榮耀他不會去參與,

倘若你的人生輸的一塌涂地,

最難受的卻還是你的父母。

南懷瑾在《南懷瑾選集》中講述“恩裡生害,害裡生恩”時說道:

譬如父母教育孩子、罵孩子很痛苦,但是等了長大了,才知道你這打、你這罵對他多有用處。

用痛苦磨煉人的教育,雖然當時他恨得要命,過後他會越想越對,就是害裡生恩。

現在你們教育孩子用西洋化的教育方法,我絕對不贊成,處處將就孩子,統統把青年人害了。

我們不是老舊傳統一派,沒必要去打罵孩子,主動去給孩子痛苦。但是處處將就孩子,過分溺愛孩子,只會讓孩子在歧途越走越遠。

到那個時候再想去管教,已經錯失最佳時機。

嚴而不厲,愛而不溺,適當的嚴格才是對孩子最質朴、最負責任的愛。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