踵息養生:氣由足升養心腎
指導專家:林敏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推康復門診主治醫師
踵息術是與胎息術齊名的呼吸鍛煉方法,出自古籍《莊子·大宗師》,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生方法。到底,練習踵息術對人體健康有何好處?老人在進行踵息時,又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呢?帶著以上問題,記者採訪了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推康復門診主治醫師林敏,請他解答。
有助心腎相交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推康復門診主治醫師林敏表示,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人的腳底是重要經絡的匯聚地,其中腳後跟又具有相當關鍵的地位。流經腳後跟的經絡有足太陽膀胱經和奇經八脈的陽蹺脈、陰蹺脈,足少陰腎經也有一支別入腳後跟。所以,運動腳部對這些經絡的氣血運行能起到顯著的促進作用。
中醫所講“心腎相交”“水火相濟”就是講心與腎的正常關係。當“腎陰”充足,心火就不會亢盛,人也會趨向於平靜;但當腎虛了,心火沒辦法被克制,就會出現煩躁、易怒甚至失神的表現。老人經常處於煩躁易怒的狀態,更會引起血壓波動,不利於血壓的控制。因此,對於性格比較急躁且有高血壓病史的老人,更加要多加練習踵息術,能有助交通心腎,以達到減少血壓的波動的效果。
將意念集中“湧泉”
從字面的意思來看,“踵息”是用腳後跟來呼吸的意思。但其實,踵息術是指人的呼吸應徐緩深沉,而不是用腳呼吸。一般人即使深呼吸,其“氣”最多只能到達丹田。而古人運用踵息術進行呼吸,卻可以使“氣”緩緩下沉到腳後跟。莊子所謂“真人之息以踵”,其本意要的是一氣到底,也就是人所吸入的氣能夠貫穿腳底或者腳後跟的意思,此亦為養氣要訣之一。
林敏表示,踵息術的運用要點是人在呼吸時,不但要求呼吸徐緩深沉,使“氣”漸漸下沉到腳底,並將意念集中於腳底的湧泉穴之中。湧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第一穴,它聯通腎經的體內及體表的經脈,腎經的經氣都從這個位置輸出。所以,此呼吸鍛煉法能夠起到滋養腎陰的效果。
具體來說,老人可放鬆直立,使雙腳併攏,腳尖、腳跟靠緊,使雙腿也併攏,這樣就會使腎經和陰蹺脈緊密結合,對培補腎氣有特殊的作用。然後,配合深呼吸,將意念集中於湧泉穴處,緩緩向前邁出左腳,使吸入的氣逐漸下沉到左足底。接著,再緩緩向前邁出右腳,使吸入的氣逐漸下沉到右足底。兩腳交替,每次至少進行15~20分鐘,可有效交通心腎,並減少人體血壓的波動。
【來源:廣州中醫藥大學一附院,記者:陳曉琨通訊員:鎖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