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面診:從臉部五官看疾病並附5個養生方法
《黃帝內經》中提到,“心開竅於舌、脾開竅於口、肺開竅於鼻、肝開竅於目、腎開竅於耳”。也就是說,人體五官與五臟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繫,人們可以通過觀察五官的異常情況,就能了解身體可能存在的健康隱患。
五官與五臟的聯繫
心開竅於舌“舌為心之外候”,心的功能變化,可以通過舌頭表現出來。
-
心血虛,則舌暗淡;
-
舌質淡胖或紫暗,代表心陽不足;
-
舌紅絳,則是心陰不足的表現;
-
心火上炎,則舌紅爛、生瘡、疼痛;
-
舌紫暗或有淤斑,則代表了心血淤阻。
脾開竅於口 口唇者,脾之官也。
-
若口中泛酸,則為肝脾不和
-
唇紅腫、口瘡、糜爛而痛,可能是脾熱
-
口中黏膩,吃東西不香,則要警惕脾胃濕熱的可能
-
如口淡無味、唇淡無澤,則可能是脾虛,氣血不足
-
嘴唇青紫發黑,常常是體內有瘀的表現,也往往伴有心煩胸悶、體內無名疼痛、失眠多夢等症狀。
肺開竅於鼻 肺主呼吸,鼻子要想發揮正常的通氣和嗅覺功能,就必須依賴肺氣調和。肺的某些疾病表現也常反映在鼻子上。
如外感風寒影響到肺,就會鼻塞流涕;肺有燥熱,則鼻孔乾澀。反之,如果鼻出現以上異常變化,即可推斷肺髒病變。
肝開竅於目中醫講肝藏血,而血又是眼睛活動最直接的物質基礎。
-
肝血不足,則兩眼模糊、視物不明;
-
肝火盛,可見眼紅腫痛;
-
肝陰虛,會眼糊乾澀,眼珠不靈活、斜視等。
腎開竅於耳 腎氣通於耳,也就是說,腎氣足者聽力好。
若腎精虧虛,則容易出現頭暈、耳鳴、聽力下降等症狀。
老年人出現的聽力減退、耳聾失聰等衰老表現,也與老人腎氣較弱關係密切。所以,聽力較差的人可以考慮補補腎氣。
中醫養生搓臉操,5個動作,簡單易學
第一步:乾洗臉能調整血壓,可明目、醒腦,防治眩暈,加速血液循環,使新陳代謝旺盛,經常乾洗臉,少生皺紋、滿面紅光。
乾洗臉
兩手搓熱,用雙手大魚際從嘴角、鼻翼向上,然後由額頭向下,收向下巴,再由嘴角向上,如此為1次,做27次(中醫保健取的都是9的倍數),皮膚微微發熱為好。記住一定要從下往上,可以提拉和緊緻皮膚。
第二步:搓耳朵中醫講腎開竅於耳,經常搓耳廓可補腎壯腰、疏通經絡、養身延年。
搓耳朵
首先是摩擦耳廓,掌心前後摩擦耳廓正反面10餘次,能疏通經絡、振奮臟腑;
然後用拇、食指上下摩擦耳輪部10餘次,對於緩解頸肩痛及頭痛、頭暈很有效果;
再然後用拇指、食指先向上提拉耳頂端10餘次,再用拇指、食指夾捏耳垂部向下再向外揪拉,並摩擦耳垂10餘次。
第三步:搓鼻子促進鼻腔生理功能、防止鼻黏膜老化,及調整全身氣血、增強抗病能力的作用,並防治感冒、鼻炎等症。
搓鼻子
大拇指外側先在掌心搓熱,在鼻翼兩側上下搓,搓到鼻子微微發熱。這對改善鼻炎效果很好,而且還能預防和緩解因冷空氣或感冒引起的鼻塞。
第四步:刮眼圈可疏風清熱,通絡明目。主治各種眼疾、頭痛、鼻塞、腰痛。
刮眼圈
雙手食指彎曲,從內眼角向外眼角方向做輕刮的動作,先刮上眼周,再刮下眼周,兩個半圈合成一圈。每天刮27次.並按揉眼周幾個關鍵穴位:四白、承泣、晴明、絲空竹、攢竹等。
第五步:叩齒法補腎健體,促進消化,預防牙齒鬆動。
叩齒吞津
上下牙齒輕輕互碰27下,舌頭抵著上下顎,在口裡上下左右攪動,9次為一組,連續做3組,然後再牙齒外面左右轉圈27次,此時口裡會有大量的津液,待唾液滿口後,分幾口慢慢嚥下。
小麥有話說:總之,五官與五臟的對應關係十分緊密,平日多觀察五官的變化,就可以間接地知曉身體是否健康。當然,臨床並不只以來五官與五臟的對應關係來診斷疾病,還應該結合其他方法綜合判斷。
每天早晨洗漱的時候,可以順便觀察下自己的臉色是否正常。如果您覺得文章不錯,趕緊分享給身邊的親朋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