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討好所有的人,只在乎那些在乎我們的人

很多循規蹈矩的中年人,做了半輩子的好人以及別人眼中期待的人,突然想做自己。

他們很可能並沒有真正的做過自己,尤其是從小就比較順從的乖小孩。在成長過程中承受父母、師長、社會的期望,對自己要求也高,更想爭取同儕、長官的認可,所以年輕時總是勉強自己朝著別人的期望而活。他們學會討好每一個人,不想讓人失望,不知道如何說」不」,總是先照顧別人的需求,卻往往忽略了自己內在的聲音。

習慣於討好父母的人,也會被訓練得善於察言觀色,在乎別人的眼光和喜好。他們的壓力往往來自於人際關係,想討好所有的人而變得患得患失,進退失據,別人的喜怒哀樂,一言一行便足以牽動自己的情緒,造成自己很大的情緒壓力。有一天我們會發現,不管你多麼努力,總有一些人會喜歡你,也有一些人不喜歡你,我們不可能滿足所有的人。

我在中學時代曾經因為不明原因而整頭掉髮,受到同學的嘲笑甚至異樣的眼光,當時心理曾經非常的受傷,不論我如何的討好那些背後指指點點的同學,還是得不到認可,打不進他們的圈子。後來工作的經驗中也發現有些人對你有些成見之後,你再怎麼努力還是徒勞無功,他們只相信自己所相信的。

經過一些事讓我慢慢想通,只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想做的事,其他嘻笑由人,儘管會得罪一些人,但是做真實勇敢自己還是比較快樂。

我有個朋友是完美主義者,對自己的期許甚高,無法接受別人對他的批評與質疑,曾經因為聽到一些不利於己的耳語而得了憂鬱症,過了好幾年才好轉。可見要擺脫別人的眼光,做自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隨著年紀的增長他越來越能夠了解人性的脆弱和詭譎,他說你再怎麼不高興,別人可一樣過日子,一點也不會因為你的難過而愧疚,何須為別人的無知而懲罰自己,就這樣轉念而釋懷。

做自己,都是經歷了「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到了「見山又是山」才會有一番真切的體悟。因為成熟了才了解人生不必處處偽裝,不必凡事強求,不必要求別人一定要怎樣。

當不必再去討好別人的時候,心靈是無比的輕鬆。反正人生過半,不需要太多無謂的掌聲,只要有一群真正在乎我們的人就好了,他們才是我們該討好、該在意的人。我們傷心難過,他們也會陪我們流淚,我們開心快樂,他們也會手舞足蹈,這些才是我們應該把焦點和能量放在他們身上的人。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