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書法家還是寫字匠?
你是書法家還是寫字匠?
書者,文之極也 在古代,書法並不是純粹的藝術,平時的書信交往用的都是書法,如果你連基本的字都不識,又如何去寫書法呢?現在,對於書法是用生命的全部激情去擁抱它,還是用僵硬的技法去雕琢它,其結果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道法自然”的書法家,後者是“循規蹈矩”的寫字匠。中國書法,美的全部特質存在於一個書寫優美的字形裡。
書法的最高的境界,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作為文人的一種精神上的鍛煉方式,或者說是“人格修行的表現”。書法技法只要勤加練習,就可以很容易地掌握,但是要想在短時間內培養出一位書法家“談何容易”,甚至有的人耗盡畢生精力也成不了書法家。
毛主席的草書寫得非常好,堪稱當代的大家。於是有人說:如果毛主席不做領導人專心去寫字,一定會成為更大的書法家,其實恰恰相反,毛澤東的書法是宗懷素的狂草書風,如果他不是政治家、哲學家、領導人,他的字絕不會這樣的胸襟和氣魄。所以,我們的書法是不應該成為一種“專業”,“專業”的只能是寫字匠, 而非書法家。看看歷史上被稱大書法的顏真卿、王羲之、蘇東坡……沒有一個是以書法為專業而成為書法家的。
文是書法之魂 書法的核心恰恰在於對中國文化的把握。文是內容,書是形式。文是靈魂,書是形體。文是生命,書是軀殼。這是很容易理解的。文包括詩、詞、歌、賦,是書法藝術的基本的內容。不管是自己寫的、別人寫的書法,都必須以文為載體。另外,文主宰著一幅書作的意境。文不同,書亦不同。可以說,是文統領著筆墨,驅使著筆 墨,構成一幅幅不同意境的佳作。蘇軾的《梅花帖》,寫到結尾,忽作狂草,那便是奔放的詩句所決定的。
自從張懷瓘提出書家要“兼文墨”以來,歷代書家都十分重視,從而形成了一個傳統,歷來有成就的書法家,往往是詩人、文學家、學問家。而今天的書法家所缺乏的,恰恰是這“兼文墨”的兩手。由此可見,書法家要進一步提高藝術造詣,就必須從文學上下功夫。但在目前,大部分人最缺乏的還是“文”,書家沒有深厚的文學修養,沒有廣博的文化素養,書法是上不去的。
藝是書法之趣書法作為一門藝術當然也需要 在技法上反復鎚煉。比如筆鋒要藏而不露,落筆橫行要“無往不復”,豎行要“無垂不縮”,古人稱這種運筆方法為“一波三折”。但是這種技法是服從於書法內在 美的外在形式。因此歷代書家都十分重視筆墨修養,也把筆墨技法的修煉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這樣寫出的線條,才能沉著不浮,力透紙背。好的書法作品應該是 “有質有韻”,即高雅的內容和完美的形式有機結合,才能具有感人的力量。
對書法作品的好壞起決定作用的是書法家深厚的文化素養。書家只有具備高度的文學修養,才能“揮毫超拔”。對於當代的書法家來說,藝術傳統的修養也不可忽視,就是通常說的“傳統功力”。只有具備深厚的傳統功力,才能寫出有魅力的書法,否則也就只淪得一個技法嫺熟的寫字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