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法,你是巧臨還是傻臨?

學書法,你是巧臨還是傻臨?

臨帖無疑是習書法最最重要的一樁事。不下大功夫,花大力氣臨帖,就妄談書法,那是說胡話,就像吃飯不吃五穀雜糧,專想雞鴨魚肉一樣,不早早踹腿才怪。

臨帖需下苦功夫,常聽老師們說,他們跟老師學書法的時候,老師常說:臨某某帖一百遍,否則別來找我。

但是他們到現在也沒有臨下來這一百遍。“一百遍”是什麼概念?以虞世南《孔子廟堂碑》為例,約一千九百字。我臨帖的速度,大約是一小時十個字。並不是說一小時紙能寫十個字,而是說吃透這十個字。《孔子廟堂碑》中難寫的字,如“讓”、“乃”、“盛”、“盡”,我是寫了五六遍才基本上掌握的。這樣算起來,一小時十個字還是多說了呢。以一小時十個字算,一千九百字需要一百九十小時。我要上班、做家務、陪老婆、陪孩子、應付各種雜事,平均每天習字的時間頂多也就是兩小時。這樣堅持不懈,每天堅持臨帖,需要95天,也就是三個月的時間通臨一遍《廟堂碑》。一年臨四遍,十年四十遍,要二十多年才能臨完這一百遍!就算早二十年,學生時代,無家無業,沒有牽掛,放棄一切娛樂,每天寫十小時(這實際上是不可能的,還要做功課呢),也要五年!

好了,一百遍是不可能的,那麼十遍吧。舉例說明,一個人學書法,從歐體楷書入手,先學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十遍下來,三年,如果再學歐陽詢的《皇甫誕碑》、《虞恭公碑》、《化度寺碑》,各臨兩遍,花二年時間。五年,歐體楷書差不多學到家了。再學虞世南《孔子廟堂碑》,臨三遍,一年。六年,楷書功底具備了,學行書。《蘭亭序》臨十遍,半年,《聖教序》五遍,一年半,兩年,行書功底也有了。八年時間,楷書、行書都能寫了,可以,也應該再學學草書、隸書、篆書,但不是非學不可。接下來,就要根據自己的喜好定方向了。如果專攻楷行草隷篆的某一種,那麼就要廣泛地臨帖。以楷書為例,歐陽詢、虞世南學完了,再想提高,那麼上至鍾王小楷、北朝碑刻墓誌、隋碑、智永,中及褚遂良、顏真卿、張即之、趙孟頫、文徵明、王寵,下至近人黃自元、吳玉如、康殷等都要臨習,方能融滙一爐,盡得楷書真奧。而上面所說這些書跡,如果通臨,就算各一遍,沒有二十年也是寫不完的。也就是說,假設說我紙學楷書,行書能湊合題款就成,自有楷書以來一千八百年的書跡全臨寫一遍,一輩子都不夠。這還紙是楷書一門。

人生飄忽百年內,且須酣暢萬古情——李白。人活一世,就那麼短短幾十年時光,掐頭去尾,小時不懂事,老了疾病纏身,也就中間四、五十年的光景能幹點事。所以一定要計畫好,要幹什麼,想幹成什麼樣。如果沒有計劃,完全凴念頭去做,“打哪指哪”,那很可能是事倍功半,或是樣樣都行,樣樣都不行。學書法更是如此,如果沒有個好的方法,就算“池水盡墨”、“積筆成塚”,也練不成。所以,臨帖要講究方法,千萬不能光“傻臨”。

在學書法的初期階段,“傻臨”是必須的。“傻臨”,就是指一筆一筆、逐字逐字地“抄帖”。要多寫,多寫纔能熟悉毛筆的使用技巧、掌握各種筆法和結字的一般規律,乃至紙、墨的應用。對一個心智已經健全(十四歲以上)且對書法有一定悟性的人來說,這一過程怎麼也得三年以上。

接下來就應“巧臨”了。“巧臨”不等於不下功夫,更不是投機取巧,那種不好好臨古帖,紙學當代名家書跡的做法是膚淺的行為,不可能收穫果實。“巧臨”是建立在動腦筋基礎上的下功夫臨帖。臨一字,要喫透一字,要舉一反三;臨二十字,要對全帖的用筆、結字有一大體的把握;臨一百字,就要對全帖的整體風格、神韻胸中了然;一千字臨下來,就能隨心所欲地創作了。這是對專攻某一字體而言,就像上面所說的學習歐、虞楷書。如果廣泛涉獵,那麼對於某一字帖,比如我臨過的《智永千字文》、《鄭文公碑》、吳玉如等,除非特別偏好,一般有選擇地認真臨五十字就差不多了。所謂“有選擇”,就是要找准方向——要解決什麼?要重點學習什麼?比如我學《智永千字文》,就是參證與其一脈相承的虞世南書法,筆法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重點體會其筆意、精神、氣韻;而學《鄭文公碑》,則是體味雄強、厚重一路的北碑筆法;吳玉如是集大成者,學習他的楷書要先有歐虞、北朝墓誌書法的基礎,在學習中印證以前所學的東西,楷書水平方能再上一臺階。

“巧臨”還要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選帖的眼光。如前所述,不可能樣樣都臨,選哪個來學,就牽涉到選帖的眼光了。要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想解決的問題來選。還拿學習歐、虞楷書來說,想進一步提高,就必須追根溯源,學習智永、王羲之、北朝造像書法(對學歐者來說),這不是喜好問題。而如果為了開闊眼界,融滙各家之長,就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選學自己喜歡的書帖。記住,學毛筆書法,不可能隨時隨地都有紙墨筆硯供著,讀帖是不亞於臨帖的事情。讀帖就像停下來看風景,能細細地品味帖中的細微之處。臨帖——讀帖——再臨帖,收穫幾倍於單純臨帖。

通過“巧臨”,節省下來大筆寶貴的時間,幹什麼?創作!以“創”代練,就像學生以考代練,運動員以賽代練一樣,是極其重要的。不創作,怎麼“謀篇”?不創作,怎麼知道不足在哪裡?不創作,又怎麼保持學書的不懈激情和動力?

從“傻臨”到“巧臨”,是學習書法的重要轉捩點。能不能“巧臨”,是決定學書成敗的關鍵。“傻臨”,書法紙是一種枯燥的學習;“巧臨”,纔能讓你體味習書的喜樂、愉悅,真正將書法變成你生命中的一部分!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