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必經五個階段,你在第幾階段?
學書必經五個階段,你在第幾階段?
我們觀察了周圍的學書者,查考了歷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書家,發現每個人的學書過程,都有一個相近似的規律可循,學習,對於一個人來說是終生的事情,書法更是如此。無論業餘或是專業,無論一般愛好者或是書法家,都無例外。因此瞭解一下學書全過程以及各階段可能遇到的問題和應注意的事情,是很有必要的。特別是初學者,對學書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有思想準備,便可及時採取相應措施,而避免誤入歧途或者半途而廢。對已經學習了一段時間,有了一定基礎的人,也可回憶一下自己走過的路,結合此圖,對號入坐,以便為以後的學習,制訂一個符合客觀發展規律、切合自己實際的計畫,更加增強向書法藝術高峰攀登的自信心。
01急進期
從“起步”開始,第一階段名“急進期。按照正確學習途徑,由臨摹碑貼入手開始,或教師單獨輔導,或參加各種類型的學習班。由於人們普遍具有對新事物的好奇心理,又由於初學容易上手,從點畫到字形,常常很快就有了幾分形似,因此,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大部分人都能做到日不錯影,堅持天天臨習,對自己的進步比較滿意,旁人也常誇獎鼓勵。無論是寫顏或是寫柳,無論是寫隸或是寫魏,容易初具面目,筆性好的人,還能選一首碑帖上字比較多的詩句,“創作”一幅作品,自我欣賞或讓朋友、同好品評,甚至參加本地的展覽。
達到這一水準,對一般人來講,是比較容易的,只要方法對頭,以一、兩個碑帖為主,堅持臨摹,經過兩年左右的努力,便可解決。
此期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見異思遷。因為剛剛進入書法藝術的大門,就好象到了一個從沒有去過的地方,一切都是新鮮的,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又由於原來所見碑帖、法書不多,鑑賞能力自然較差。因此每見一個碑帖,就感到新奇,就想和自己所臨碑帖比較,且常能發現所臨碑帖不具備的“優點”,於是便改車易轍,臨起新帖來。過了十天半月,又見了一個碑帖,還會棄舊圖新。於是乎,朝秦暮楚,蜻蜓點水,到頭來,落得個一無所獲。
因此,這一時期,關鍵是選准碑帖就堅定地學下去,千萬不可見異思遷。
02緩進期
經過前一階段的學習,可基本掌握入手碑帖的特點,即初步達到了“入帖”。但這種收效畢竟是初步的、幼稚的,碑帖中有的字,寫起來還看得過去,碑帖中沒有的字,寫起來就大為作難,常常是離開帖便不知所措。因此,作為“根據地”來說,還需要大量的時間,付出更艱辛的勞動來鞏固,於是,便自然步入了“緩和期”。
顧名思義,這一階段的進度相對要緩慢些。要熟練掌握前階段所學碑帖的規律,做到帖中沒有的字,也可順手寫來,而且讓行家一看,便能識出宗法何家、源自何帖。為此,單單停留在照本臨帖,顯然是不行的。要注意逐漸打開視野,豐富自己。譬如,對自己所學的碑帖,應該做深一步的研究:它的時代背景和當時的書風,它的師承和淵源等等,如此,從橫的和縱的方面,對所學碑帖作一番瞭解,找出與其有直接血緣關係的碑帖,作為臨習的輔助,甚至改臨這些碑帖亦無不可。同時還要注意培養對繪畫(特別是中國畫)、音樂、舞蹈等姊妹藝術的興趣,逐步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有時間還應該讀些文學作品,特別是我國的古典文學,諸如詩、詞、歌、賦等等,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我們切不可忽視這些看來與寫字似乎無關的事情,要捨得在這些“字外工夫”上花些氣力,可能會因此而佔去一些練字的時間,但這是值得的,將會在以後漫長的書法道路中,愈來愈體會到它的重要性。
一般學書法的人,經過不懈的努力,都可達到這一水準,此後便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階段。但有少部分人,還未進入穩定期便向下滑了。藝術修養差是重要原因,其中個別人還有一個致命的弱點——急於成名。他們的典型表現是自以為寫得不錯,有了一定的基礎,於是便”創“起新來。什麼是書法藝術特有的本質,什麼是書法藝術的傳統精華,什麼是書法藝術的發展規律,等等,他們一概不管,而一味追求狂怪。更有甚者,個別人利用一些地區一些部門的人缺少書法知識,而以”書法家“自居,任筆為體,譁眾取寵,實乃俗媚粗野,糟蹋藝術,而且謬種流傳,為害匪淺。
現在隨著書法事業的迅速發展,人們的欣賞水準和鑑別能力在不斷提高,因此,走這條路的人在逐漸減少,他們的市場也愈來愈小,最終必然被淘汰。
03穩定期
穩定期在漫長的學書道路中,是非常關鍵的時刻,發展下去,大部分人將要不可避免地進入僵化階段,不管是自覺或是不自覺。從事任何事業,想要取得一定成就,都不是輕而易舉的,書法尤其如此。有人把它比作跳高,一般高度,運動員通過努力都可以達到,而且進度比較快,常常是五公分、十公分的向上升,但是到了一米七、八以上,就很難了,每提高一公分,常常需要付出數倍於前的代價,如果方法不當或者稍微懈怠,還有下降的可能。書法進入穩定期前後就是這樣,由於繼續提高的難度加大,不少人便望而生畏,滿足於已有的水準,不願再作艱苦的長途跋涉,這是進入僵化期的最主要原因。還有些人,所見不多,又少理論作指導,於是徘徊起來,不知下步邁向何處,時間長了,心手自然僵化。因此,應儘量縮短穩定期。這就要求一方面不斷鞏固已有的成績,繼續經營多年來建立起來的根據地,一方面要積蓄力量,“窺測方向”,準備擴大地盤,打出新局面,力爭早日進入昇華期。
孫過庭《書譜》雲:“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複歸平正”。昇華期之前,可視為“求平正”階段,而進入昇華期就開始了“追險絕”的艱苦裡程。
04昇華期
在緩進期中已經提到,要捨得在“字外功”上花些時間,而在向書法藝術高峰攀登的昇華期,“字外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字外功”的修養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文學修養,特別是古典文學,這與書法藝術的特質有直接關係。書法歷史悠久,大量的書論經典是文言,沒有一定的古文基礎,就無法閱讀;書法作品的內容,大多是寫詩詞、聯語,沒有一定的格律知識,就很難理解,這些還是表面的、直接的。更重要的是,文學修養是基礎,是根本,它決定著一個人的氣質、素養,這些內在因素,對一個人能否在書法事業上取得成功,是非常重要的。查閱一下書法史,便可發現歷代書法家無一不是文學家、詩人、學者。
文學修養之外,還要注意培養廣泛的愛好。書法藝術和其他姊妹藝術,諸如音樂、繪畫、戲劇、舞蹈等等,有著密切的關係,可以從中汲取豐富的營養。一個人的知識面愈寬,對書法藝術的理解就愈深,審美情趣就愈高,這些在前面已經談過。
還有一點需要強調的是,走出斗室,到社會中,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時代的氣息,包覽祖國的山河,以滋潤我們的情懷,開闊我們的胸襟。古人尚知“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在充滿改革的資訊時代,這一點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05成熟期
經過十數年的不斷探索,不斷追求,閱歷在逐漸豐富,境界在逐漸昇華,筆下的功夫在逐漸成熟,至此,自然達到了“運用盡於精熟,規矩暗於胸襟,自然容於徘徊,意先筆後,瀟灑流落,翰逸神飛”,達到了“通會之際,人書俱老”的境界。這裡需要指出,“人老”謂修養的成熟,“書老”謂造詣的高深,不可把“人老”錯誤地理解為年高,歷史上年輕而成名的書家是不乏其例的,著名的書聖王羲之僅活了五十多歲,他的兒子王獻之才活四十多歲,而他們的成就和影響,可說是無出其右的。
按《書譜》的書法,到此,已是“既能險絕,複歸平正”了。這個“平正”,不是第一階段“平正”的還原,也不是第二階段“險絕”的倒退,同是“平正”,卻有著質的不同,經過了“險絕”的“平正”,是返樸歸真。
從起步到成熟,經歷了二十多個酷暑、嚴寒,一個書法愛好者終於成長為書法家。這是一個強者在知識的海洋裡向光明的彼岸奮力拼搏的艱苦歷程,又是一個勝者從書法藝術的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幸福歷程。祖國書法藝術的未來,正寄希望於這些向著前方而又腳踏實地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