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幼兒園這樣讓孩子們安靜下來(史上最全)

安靜游戲,是蒙特梭利教育中的一項特色活動,可以讓孩子們體會安靜的美好感覺,進而喜歡安靜,並在聆聽聲響時,訓練聽覺,刺激對環境的觀察力。

間接目的則是有助於小朋友認識自我空間以及他人之間的關系,學會保持安靜,減少焦慮煩躁,不干擾他人,培養有自制力的社會精神。

今天小布和大家分享的關於蒙氏安靜游戲的幾方面內容,讓你充分認識安靜游戲。

為什麼要進行安靜游戲

老師教孩子們“不要動”,抑制住無論由於什麼原因而產生的任何運動神經沖動,來促成他們身心真正的“安靜”,教孩子們如何控制自己所有的動作是很有必要的。

而老師也不能單靠嘴說“靜靜地坐在那兒一動也不動的”,她要給孩子們做個榜樣,給孩子們示范如何能夠絕對一動不動地坐著。

也就是說雙腳要一動不動的,身體要一動不動的,胳膊也要一動不動的,頭也是一動不動的。呼吸運動也應該以這種方式進行,這樣才不會制造聲音。

這時候,以前那些輕微得幾乎都注意不到的聲音都可以聽到了。時鐘的滴答聲、花園裡麻雀的吱喳聲以及蝴蝶飛時翅膀顫動的噗挲聲等都能聽得見。

世界變成了一個充滿聲音的新世界,這些聲音侵襲了這深沉的寂靜但卻沒有擾亂它,就像星星照耀了黑色的夜空,但卻沒有驅走夜的黑暗一樣。

這簡直就像是發現一個新世界,它還有很多其他東西。就像過去一樣,正是喧囂和躁動壓抑了心靈。在這樣的時刻,心靈被解放了,自由了,像旋花的花冠那般綻放了。

拋開這些對現實的隱喻,當所有對白天、光明、喧鬧的鮮活印象沉靜下來後,我們難道就回憶不出一點日暮籠罩時我們曾有過的心情?

那並不是我們在懷念白天,而是我們的心靈在不斷伸展。它對情緒的變化更加敏感,變得更強烈和持久,或者更富於變化和平靜。

安靜游戲的操作方法

孩子們必須要學會做好這個練習,最基本的條件就是找到一個舒服的姿勢,即保持平衡的姿勢。所以,當孩子們要坐下來做這個練習時。

無論他們是坐在小椅子上,還是坐在地上,他們必須讓自己坐著舒服。當一切都安靜下來時,房間內應該是半明半暗的,否則孩子們會閉上眼睛,或用自己的小手蒙住眼睛。

很顯然,孩子們對“靜默訓練”有著極其濃厚的興趣,他們像是給自己下了一道迷咒:可以說他們是進入了沉思狀態。

逐漸地,當每個孩子看到自己越來越能保持寂靜,靜態的感覺更加深化。直到它變成能感覺得到的絕對的靜止,就像在黎明慢慢及近的時候,太陽同時也出升了。

通常,在老師點過孩子們的名字後,靜默訓練就結束了。老師或者其中一個孩子,坐在班級後邊或是在隔壁的房間裡,一個一個點名來喚醒那些處於沉靜中的孩子們。

點名時要小聲些,聲音不能太大。當孩子們聽到別人點他的名字時,他必須站起來向傳出聲音的那個地方走去。他的動作必須輕微謹慎,注意不能弄出任何的響動。

蒙氏安靜游戲的意義

當孩子們熟悉“寂靜”後,他們感覺聲音的能力就更強了。對於感受過“沉靜之美”和發現了“妙樂之境”的孩子們來說,那些過於喧鬧的聲音逐漸變得令人討厭了。

自此孩子們繼續完善自我,他們走路時動作輕微,注意不碰到家具,移動椅子時不弄出一點聲音,小心翼翼地在桌子上放東西。

教育的效果可以從孩子們舉止的優雅上體現出來,更可喜的是產生這些優雅舉止的方式,這種優雅不是為了美麗或是做給人看而特意教出來的,它來自於寧靜心靈的愉悅感受。

孩子們的心靈希望從那些令人厭煩的喧鬧和妨礙了它平靜的障礙中解脫出來。這些有著高貴紳士的優雅舉止的孩子們正努力地呵護他們的心靈。

我們可以非常肯定地說,這個練習能夠培養孩子的社會精神。其他任何課程,任何“狀況”都不能做到同樣的效果。

即使當五十多個孩子一起擁擠在一個很小的房間內,假如所有的孩子們都知道怎樣能夠做到靜靜地一動不動並且也願意這樣做的話,房間裡就能獲得一種深沉的寧靜,但一個打擾者就足以驅走這個魔咒,讓原本非常靜寂的房間一下子變得鬧哄哄的。

這就是所有孩子共同合作以達到一個共同目標的實證。孩子們的克制能力逐漸地越來越強,與破壞這種沉靜相比,他們當中很多人寧願抑制自己想要拂去落在鼻子上的蒼蠅的沖動或克制自己不要咳嗽或打噴嚏。

在孩子們工作時盡量避免弄出響動的小心翼翼中,我們也看到了同樣的集體合作精神。

當環境變得安靜不受任何打擾時,踮起腳尖跑前跑後以顯示出輕盈和靈活,關閉小櫥櫃或在桌子上擺放物體時要表現出優雅和斯文等等,這些都是所有的孩子必須要培養的好習慣。

一個叛逆者就足以並弄毀所有人共同努力的成就,一個用腳後跟走路或用力敲門的聒噪的孩子也會破壞一個小群體安靜平和的氛圍。

蒙氏安靜游戲三階段

第一階段

1、先關掉家中人為的聲音(如:電視、音響等),以及可能會中斷活動的因素(如:正在燒的開水、電話等),再邀請孩子和你到較安靜、舒適的地方(如:書房、臥房)。

2、告訴孩子這是一個特別的活動,你現在要讓自己的頭(或是手、腳等,你自己覺得最輕松、最容易開始的部位)不動,接著請孩子注意看你:自然放松身體,保持全身寂靜不動數秒。

3、詢問孩子是否看到你剛才頭部完全不動,然後請孩子也試試看。給予孩子明確開始和結束的信息,例如:當你說開始,就必須不動;當你彈指(或以雙唇輕彈一聲)就表示結束。

4、依剛才約定的信息讓孩子重復練習,過程中你也必須和孩子一樣保持靜止不動。

5、更換不同的身體部位,同步驟2—4的方式繼續進行。

6、根據孩子的興趣以及能安靜的能力,變換不同的身體部位,最後練習全身不動,並且逐漸加長靜止的時間。

補充說明

此階段的活動能讓幼兒意識自己的肢體,並以不同於平常的方式——“靜止”來控制肢體。

若發現幼兒尚無法完成上述活動,不必勉強,這表示孩子還需要更多身體動作的練習,也就是必須先有較佳的動態控制能力,才能做表態的控制。

變化延伸

1、和孩子進行帶有肢體名稱的兒歌律動,例如:“頭兒、肩膀、膝腳趾……”“一個拇指動一動……”“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來增加孩子意識肢體與控制肢體的練習。

2、一二三木頭人:這是一個傳統的團體游戲,四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玩得很好,也可以變化成一二三機器人、一二三睡美人等。配合游戲規則與團體游戲的樂趣,讓孩子練習控制不動一段時間。

3、模仿布偶:請孩子模仿他喜愛的布偶模樣,這是兩歲多孩子就可以做的活動,但能夠控制不動的時間以及模仿的深刻性,會隨著孩子的年齡和觀察力而有很大的差異。

第二階段

經過第一階段的活動,你和孩子已經可以共同創造一段寂靜的時光,此時環境中的聲音就顯得格外地清晰。

1、在孩子能靜下來維持不動一段時間後,邀請孩子閉上眼睛,然後注意聽見什麼聲音,並告訴孩子等你的指令後再張開眼睛。

2、邀請多位孩子安靜閉眼傾聽一段時間後,再請孩子們張開眼睛,分享彼此剛才聽到的聲音。

補充說明

此階段除了能發展辯認環境聲音的感官敏感度外,還能讓人體會安靜其實也有很多不同的程度和狀態。

經過此階段的活動,有助於我們認識自己和環境的關系,進而探索自己的內在;除此,你或許有機會傾聽孩子內在的聲音呢!

變化延伸

1、進行上述活動,可同時介紹樂器,讓孩子先聽一段音樂(你事先挑選的),然後從中找出他所認識的樂器聲。如果你自己是音樂愛好者,可以藉此把孩子的感官敏感期,引導孩子逐漸親近音樂。

2、邀請孩子到戶外從事上述活動,再和孩子一起分享聽到的聲音,如:風聲、海浪聲等(圖六)。當孩子能夠確實聆聽大自然的聲音後,可以一起尋找聲源,培養孩子成為自然觀察者。

第三階段

確定孩子已經能控制自己的意志進入安靜,並敏銳知覺環境中的聲音後,就可以嘗試做此階段的活動。

1、邀請孩子們坐下來,先請孩子們靜坐不動(圖七),然後輕喚孩子的名字。當孩子聽到自己的名字後,再以最安靜的移動方式,走到你的身邊。

2、也可以走到離孩子有一段距離的地方(多次練習後,你甚至可以在門邊或隔壁房間),輕喚孩子的名字,然後等待孩子安靜地走向你。

3、呼喚所有參與此活動的孩子名字。

補充說明

1、在進行此階段的協和體練習時,更能看出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宜先邀請較不能久坐的孩子到你的身邊,才能讓所有孩子都能經歷成功。

2、每個階段需練習多久時間,才能進行下一個階段,不同的孩子會有相當大的差異。另外,縱使已經練習至第三階段,仍可以再進行第一、二階段。

給父母的話

現代的孩子(包括成人)往往暴露於過多的感官刺激,以及動作經驗不足、運動量不夠,不僅阻塞了感官知覺的發展,也阻礙了身心的連結。

如果我們希望提供孩子一個能培養敏銳感受力,協助身心和諧,並開發個人內在心靈力量的環境,就必須先從成人做起,減少置身於過多的刺激與資訊中(例如:關掉電視、謹慎地節選資訊來源),騰出時空讓自己有機會獨處,給予自己和孩子有機會經歷安靜。

幼兒園裡的安靜游戲

課堂上:手搖鈴或紙牌安靜法

在蒙特梭利環境中,隨時隨地可以做安靜游戲。

老師搖一搖手中的鈴鐺,或者舉起一個寫有“安靜”的紙牌。小朋友停下手中的工作,停止說話,閉上眼睛,盡量做到保持安靜。

小朋友安靜的坐著,認真聽老師用非常小的聲音叫他們的名字。當他們聽到自己的名字,睜開眼睛,悄悄的走到老師面前,或者舉起自己的手示意老師他聽到了自己的名字。

就餐時:學習安靜的享受食物

在午餐的時候也可以做安靜游戲,如果吃飯的時候小朋友說話聲音太大,不好好吃飯,老師也會做一個安靜游戲,老師會說,“我們可以練習安靜游戲,認真吃飯,保持安靜”  。

老師不會要求小朋友絕對保持靜止,小朋友知道說話的時候要小聲說,教室安靜下來,小朋友也可以用耳朵感受聲音。

這個是培養小朋友自理一個重要的方法。小朋友了解有些場合不可以大聲喧嘩,有時候要保持安靜,培養了自己的自控力。

上廁所:井然有序的使用洗手間

有這樣一個讓孩子運用安靜游戲使用洗手間的案例:

老師說我們做一個silence game, 一會兒看到自己名字的小朋友可以站起來去洗手。將寫有小朋友名字的卡片拿在手上,拿右手食指放在嘴上示意現在開始不說話。

拿起一個小朋友的姓名卡給小朋友看,那個小朋友看到自己的名字默默的站起來,去了洗手間,接著是另一個小朋友。

沒有一個小朋友覺得保持安靜很無聊,相反的,所有的小朋友都仔細的盯著老師手中的卡片,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名字,生怕錯過自己的名字。

當名字念完以後,老師示意安靜游戲結束,他們可以自由做活動了。第一次見識到安靜游戲的厲害,可以培養小朋友的專注力和自律的能力。

家裡的安靜游戲

傾聽游戲

爸爸媽媽和小朋友一起坐在地上,請一直閉上眼睛,用耳朵感受聲音。爸爸或者媽媽悄悄站起來,輕輕的發出一些聲音:例如敲敲門、拍拍地板、撕紙、倒水等,任何可以發出聲音的舉動。

做3-4個以後,請小朋友睜開眼睛,問一問小朋友,你剛才聽到了什麼聲音?小朋友會說,“我聽到了敲門的聲音,還有拍地板的聲音。” 如果沒有都猜出來,家長可以說,"我們可以再聽一次,看看還有什麼聲音。

這時,小朋友就會更加專注的去聽自己沒有聽到的聲音,當回答出聲音的名字以後,會有滿滿的成就感。然後,再換小朋友做,讓媽媽聽一聽小朋友發出了什麼聲音。

 這個游戲雖然很簡單,但是互動性很強,爸爸媽媽可以和小朋友一起感受安靜的力量,保持內心的平靜,可以專心的去聽一聽周圍的聲音。

除了在家裡,在戶外也可以做安靜游戲。帶小朋友去戶外感受大自然,享受片刻的寧靜,大家做一做安靜游戲,不說話,閉上眼睛,聆聽大自然的聲音,會有很多的驚喜。

小朋友可以聆聽到潺潺的流水聲,樹葉嘩嘩作響的聲音,小鳥嘰嘰喳喳叫的聲音。這些美妙的聲音,如果不安靜下來是無法感受到的。 

寫在後面的話

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學習者在安靜的狀態下才能真正的學習吸收。但是,安靜並不等同於不說話,安靜也可以是分享、討論,但卻是來自沉靜的思考。

成人或許可以要求孩子閉上嘴巴,但這只是安靜的假象,並無助於孩子進入學習狀態。

因此,我們沒必要去干預他們。“靜觀其變”是教育者的箴言。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