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當歸巧搭配,認識血虛治血虛。
今天開始,我將新開一個系列,這個系列就是中醫裡面關於血液類疾病認識,當然,本人的這個系列也不會做到窮盡所有的中醫裡面的血液病,而只是選擇一些常見的,與我們老百姓的日常養生保健密切相關的進行一些簡單的討論,此外,本人也將打算開另外的一個系列就是西醫病症下的中醫認識,做到兩者的相互比對。兩個系列會輪換更新。
現在我們來詳細的討論一下血虛證的食療調養,按照慣例,我們依然以一味藥為基礎來帶出其在不同中醫證型之下的可供參考的藥對配伍,然後從這些藥對中來尋找可供幫助的調養例子。這些藥對的來源,一是多來源於古代醫家的經典方劑中的經典對證配伍,二是來源於現代藥理學研究下的合理的可供參考的藥對配伍。
治療血虛證的經典代表藥物,我想很多人都非常熟悉,這個藥就是當歸。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當歸這個藥吧。
當歸來源於傘形科草本當歸的干燥根,這裡要告訴大家一個規律,當然,這個規律也不絕對,傘形科的藥材,基本上會有比較芳香的氣味,有的甚至是濃烈的氣味。當歸性溫,味甘、性;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的作用。當歸為補血的要藥,治療血虛諸證。尤其適用與血虛兼有寒性體質的人。此外,當歸還有活血的作用,也尤其適用與血虛有瘀血體質的人。
當歸的藥材有歸頭、歸身、歸尾之分。歸身補血作用較強,歸尾活血能力較強,歸頭的應用臨床比較少見。
關於血的論述,我在丹參那一系列中有過詳細的解釋,這裡不作細說,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通過下面的鏈接前去閱讀,這裡我們重點來討論血虛這個中醫證候。
中醫理論認為,形成血虛主要機理有二:一是血液生化不足,一是貯藏之虧已甚。血須五髒協同合作,才能正常生成、貯運。《張氏醫通》說:“水谷精微……得脾之鼓運,如霧之上蒸於肺而為氣。氣不耗,歸精於腎而為精;精不洩,歸精於肝而化清血。”故陰血生成,取資於脾,生化於腎;陰血生成以後,貯藏於肝髒,運行於心脈。若脾虛氣弱,則化源不足;腎中精氣虧損生化血液功能衰退或障礙,則不能將陰精生化為血。脾腎所致血虛,即屬陰血生化不足。若因創傷、吐衄、崩漏、產後等大量失血,陰血受損而致血虛,則屬已生之血受損,肝血虧損即系此而言。
《素問·五髒生成》說:“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攝。”血虛則目失血養,筋失血濡,以致頭昏眼花,唇舌淡白,面色、爪甲無華。也有現代的調查研究表明:藥毒損傷、情志因素、不良飲食習慣、生育因素、失血史、出生時體質、疾病病程等因素也是引起的血虛的重要原因。其中藥毒損傷、情志因素對血虛的貢獻率比較大,其次為不良飲食習慣、生育因素、失血史、出生時體質、疾病病程。
血虛的主要症狀就是以頭暈眼花,經少經閉為其主證;以兼見爪甲無華,面色萎黃,眼瞼、唇、指甲淡白,脈象虛弱為其辨證依據。那麼血虛者會有什麼樣的情況呢?
一般的血虛患者兼並寒熱體質的人或出現血虛兼熱,或者血虛兼寒的情況,此外,也有血虛發熱的病證存在。
根據氣與血的關系又會有氣不生血,氣血兩虛的情況出現。
血虛兼雜其他髒腑會發生肝血虛、心血虛、脾不生血、心脾兩虛,此外也有醫家認為存在肺血虛的情況,這裡不作討論。
此外,也有血虛兼血瘀者,兩者往往互相影響,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血虛機理不同,治法也不盡相同。脾虛氣弱而生血之源不足,法當健脾益氣,補氣生血;腎系陰陽虧損而血之生化衰退,可用補陰補陽之品,以期恢復生化之常。一般失血的血虛,則用四物湯、當歸生姜羊肉湯之類滋陰補血。其方常用地黃、當歸、阿膠等藥組成。
除了上面說的藥物治療外,我們也可以尋求食療養生的方式進行防病保健。那麼根據上述的不同的血虛的病機或者兼證,我們應該怎麼去食療調養呢?尤其我們應該怎麼去使用當歸這個治療血虛諸證的要藥來進行養生食療保健呢?我們會在這個提綱之下,根據不同的證型采用不同的藥對配伍來進行日常的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