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兒他爸媽,寶寶「天生」就會的感統訓練了解一下

孩子是順產還是剖腹產?

小時候爬了多長時間?

幾乎所有的感統老師在與家長初次接觸的時候,都喜歡問以上兩個問題。

詢問順產還是剖腹產,是因為產道擠壓是孩子第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感統訓練,剖腹產的孩子,很容易因為缺失經過產道擠壓的體驗而出現感覺統合發展不足的情況。

那麼,詢問爬行又是為了什麼呢?爬行與感覺統合的發展又有什麼關系呢?

俗話說“三翻六坐九爬爬”,是指大多數寶寶在3個月大的時候學會翻身,6個月的時候能夠坐穩,9個月的時候學會爬行。但是根據個體差異,稍微早一點或者晚一點都是正常的。

那今天這篇文章就跟大家介紹一下爬行對寶寶感統發育的重要性。

爬行促進大腦雙側分化

爬行是孩子的身體第一次遇到的極強烈的雙側肢體刺激,這個刺激能夠促進大腦皮層中心溝的形成,從而促進大腦雙側功能區的分化完成。只有這樣,大腦各功能區才能專責化,孩子的身體才能得到大腦更明確的指令,孩子身體傳給大腦的信息也才能被更正確更有效地解讀。

所以,如果孩子小時候沒爬夠(現代家庭居住環境局限,一些父母為了講衛生,或為了讓孩子早走路,讓孩子使用學步車等,都會導致孩子爬行不足),便容易出現大腦雙側分化不全。而大腦功能區專責化不完全,大腦便容易模糊而混亂地指揮身體,導致身體大片用力及不該用力的地方也用力。例如,寫字,畫畫的時候手臂,肩部,頸部和頭部一起用力緊繃等,如此一來,孩子的身體肯定很快就會沒力氣了。想一想,這麼辛苦的活動,孩子能堅持多久呢?所以你會發現,他們常常寫/畫不了多久就會“罷工”,轉而去做別的事情,看起來很沒有耐心。

爬行鍛煉肌肉張力和骨骼支撐力

許多家長雖然給孩子提供了充足的營養,但是,因為孩子的肌肉力量並不大,力氣並不足,還是很容易喊累。哪怕是每天把牛奶當水喝的孩子,骨骼肌肉的發育也不見得好,幼兒園裡經常可見因摔傷而骨折的孩子。但是,小時候爬夠的孩子不容易出現這方面的情況。因為爬行能夠增強孩子的肌肉張力和骨骼支撐力,同時鍛煉孩子身體的平衡協調能力,甚至還可以間接促進身體對食物營養的吸收能力(尤其是鈣的吸收),從而讓孩子的肌肉和骨骼充滿力量。 

爬行刺激腦干部位的前庭覺

孩子爬行的時候,身體位置比較低,所以想要獲得更寬的視野就必須把頭仰起。這個動作剛好能刺激到腦干部位前庭的位置,前庭感官也會因此較順利地發展。比如,眼球會隨著目標上下左右轉動,從而鍛煉到眼肌,這樣孩子便能在三四歲的時候發展出成熟的聚焦能力,將來才不容易出現寫反字和跳行漏字等視覺空間感不足的現象。

相反,如果孩子錯過了爬行期或爬行不足,前庭覺就得不到很好的刺激,前庭器官也得不到很好的發展,在日後的學齡期便容易在視聽學習過程中遇到障礙。

可見,幼兒期的爬行敏感期對孩子日後的發展異常關鍵。小時候爬不夠,長大了很多方面都會受影響。看到這裡有的家長可能著急了,孩子現在已經錯過了爬行敏感期該怎麼辦?

如果你的孩子還不到六歲,那就繼續讓孩子爬吧!如果孩子不願意爬,那就多費點心思,設計一些爬行的游戲,總之就是要讓孩子盡可能彌補該有的刺激,連結起還沒有連結上的神經網絡。

但是如果孩子已經超過六歲

,那麼,想要改善孩子因爬行不足帶來的感統失調,除了要盡可能多爬以外,還要多設計一些肢體雙側協調與負重的活動(如運用感統教具腳踏車),盡可能改善感覺統合的發展狀態。

爬行和生產方式一樣,對孩子日後的發展影響深遠,如果你的孩子還沒有到爬行期,請記得到時一定要讓他多爬,如果他已經錯過爬行期,也不要放棄,盡可能彌補他的缺失,幫助他實現感覺統合能力的發展。因為,感覺統合的學習是學習一切的基礎。

什麼是感統?

感覺統合理論由美國南加州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愛爾絲(AyresA.J)於1969年首先系統提出。愛爾絲博士認為感覺統合是指將人體器官各部分感覺信息輸入組合起來,經大腦統合作用,完成對身體內外知覺做出正確反應。

簡單地講,感覺統合是一種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都不能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感統失調的表現不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消失,12歲以前通過專業的感統訓練很容易得到糾正,一旦超過這個年齡很難改變,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大中城市中的孩子感統失調率高達80%,其中30%為重度感統失調。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統失調,只是表現程度不同而已。

所以家長必須盡早預防自己的孩子出現感統失調的表現,帕姆兒童歡迎您在孩子感統發育等方面咨詢我們。您可以點擊文章底部“閱讀原文”進行在線預約。

帕姆兒童優+成長管理中心(簡稱帕姆兒童),是國內首家通過醫教結合模式提高0-12歲兒童身心智三方面綜合素質的專業機構。機構秉承“三維平衡優+發展”的培養理念,先評估,根源性查找問題,根據評估結果,為孩子量身定制綜合性成長管理方案, 通過

“成長發育-營養指導-心理建設-智力開發-家庭環境建設”等手段,線上線下同步實施,引領家長打造“身體健康、心理強大、思維敏捷”的高能兒童。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