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書法教程的人,太實在了!

寫這書法教程的人,太實在了!

第一部分:基礎筆劃的寫法

一、點的寫法:行書點的筆法變化比楷書豐富,它在楷書的基礎上增加了動勢和遊絲.以斜點為例,其筆法為:順鋒入筆,略頓,蓄勢後向左下出鋒成鉤。例如“深”紅色箭頭所指。

兩點呼應:左點出鋒,順勢帶出右點,兩點之間筆斷意連,顧盼有情,聯繫密切。斜點:順鋒入筆,略頓,回鋒輕收,注意形態上與下一筆呼應。

更多例字:

二、橫的寫法:行書橫的筆法在楷書橫的基礎上增加了動感,尤其當多橫組合時,更強調彼此間的變化及映帶關係。其筆法為:順鋒入筆,轉鋒右行,回鋒輕放。如:“百”字紅色箭頭所指。

長橫:長橫入筆轉鋒的動作比短橫更顯著。

以點代橫:行書無論短橫與長橫筆法均相同,即:順鋒入筆,轉鋒右行,回鋒輕收(有時蓄勢出鋒成鉤)。

更多例字:

三、豎的寫法:行書豎的用筆與楷書相似,也分為懸針豎和垂露豎。其區別在於:行書豎畫有時不如楷書豎畫挺直,有時還出現遊絲和出鉤,這些都是為了加強動感及與上下筆之間的聯繫。如:“邦”字,紅色箭頭所指。

垂露豎:逆鋒入筆,轉鋒後向下行筆,至尾端回鋒輕收。兩筆長短、直弧、位置高低均有差異。

更多例字:

四、撇的寫法:行書撇分為回鋒撇與出鋒撇。與楷書撇比較而言,行書撇更多曲折變化,且增加了回鋒出鉤的變化,這些變化是為了加強與上下筆之間的承接映帶關係。如:“形”字,紅色箭頭所指。

出鋒撇:順鋒入筆,略頓,回鋒蓄勢後向左下出鋒,短促而有力。

回鋒撇:順鋒入筆,轉鋒下行,微弧,至尾端戛然止筆,有回鋒之意而無回鋒之筆。

更多例字:

五、捺的寫法:行書捺分為出鋒捺、回鋒捺和以點代捺。對具體的筆劃而言,又有輕垂、方圓、長短、徐疾等變化,主要以體現行書的流動感及與上下筆之間的聯繫為原則。如:“春”字,紅色箭頭所指。

出鋒捺:順鋒入筆,向右下行筆,運筆遒勁果斷,頓筆後向右漸提筆出鋒。此捺與楷書寫法一致。

更多例字:

六、挑的寫法:行書桃的筆法比楷書更為豐富,這是為了加強與上下筆之間的承接關係。另外,由於有了曲折變化,行書挑的運筆速度也不如楷書挑那樣短促。如:“總”字,紅色箭頭所指。

挑:順鋒入筆,向右下頓筆,回鋒蓄勢後向右上行筆,提筆出鋒。注意與下一筆的映帶關係。

更多例字:

七、鉤的寫法:行書鉤的筆法與楷書相似,但頓筆的動作不如楷書明顯,常常是回鋒順勢出鉤,還需順勢映帶下一筆,以體現行書流暢的特點。如:“忍”字,紅色箭頭所指。

折彎鉤:折彎筆行至尾端,回鋒蓄勢後向左出鉤,轉角處應流暢、自然、含蓄。臥鉤:弧線行筆至尾端,回鋒蓄勢後向左上出鉤,轉角處流暢、自然、含蓄。

更多例字:

八、轉折的寫法:行書的轉筆與楷書轉筆一致,也以圓轉、自然、流暢為原則。行書折的筆法與楷書有異,其轉角不如楷書顯著,極少出現圭角,也體現了行書的流動感。如:“賢”字,紅色箭頭所指。

轉:筆法為邊轉筆邊行筆,應寫得圓轉、流暢,一氣呵成,忌猶豫不定。折:橫筆至尾端,折鋒下行,無明顯的頓筆與顯著的圭角。

更多例字:

第二部分:結構

結構一:疏密

疏密是指根據筆劃的多寡安排空間,筆劃多處使其更密,筆劃少處使其更疏,以疏襯密,以密襯疏,使疏密形成強烈對比,造成“寬可走馬,密不透風”的生動效果。如“懷”字:左疏右密。

更多例字:

結構二:收放

收放是指根據偏旁、部首形態的差異,而在大小、寬窄、長短上作誇張處理,造成部首之間大收大放的強烈對比,增加生動多變的趣味。如“陵”字:左收右放。

更多例字:

結構三:向背

向背常指左右兩部分(或作為主筆的兩筆劃)之間的呼應關係。左右相向者,兩主筆(部首)拱向外側,結體顯得飽滿;左右相背者,兩主筆(部首)拱向內側,結體顯得瘦勁。如“國”字:筆勢相向。“國”字左右豎筆略向外拱,造成筆勢上的相向,使整個字顯得雍容、飽滿、渾厚有力。

更多例字:

結構四:爭讓

爭讓是指偏旁、部首之間根據筆劃的長短、多寡而作位置的挪讓,使相互之間揖讓有禮、顧盼有情,增添整個字團結和氣的氛圍。如“謝”字:左右互為爭讓。

更多例字:

結構五:參差

參差是指偏旁、部首組合時不作整齊排列,而是左右或上下略加錯位,以避免呆板,增添靈動、生氣,使整個字在險絕中求得平衡。如“微”字:左中右參差。“微”字由左中右三部分組成,但三部分並不排在同一水平線上,而是做明顯錯位:中間最高,左旁其次,右邊最低,形成左中右參差,化呆板、平庸為靈動、神奇。

更多例字:

結構六:欹正

欹正是指部分偏旁、部首或局部作傾斜、欹側處理,又能傾而不倒,平中寓奇,增加字的變化和意外的奇趣.如"崇"字。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