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筆法,一字看懂!
千古筆法,一字看懂!
筆法是書法的基因密碼,學書法須先知筆法,方可打通學書之徑,直通學書法門。
下筆成形,聚墨成字。我們試圖從寫在紙上的、古代書家的手跡中,偵察其隱藏的筆法,發現其運用的筆勢,還原書家連續書寫的過程,重播書家的書寫動作,演繹書法背後的最根本、最自然、最有益的書寫技法。演繹、重播書寫技法,有四個關鍵環節,希望密友們細心領悟。
一是下筆的法勢。最根本的就是“側筆取勢”,是指手持毛筆淩空側旋而下觸紙寫字的起筆動作。如秋鷹搏兔,先於空際盤旋,然後側翅一掠,翩然下攫。持筆下落,不可垂直而下,而是斜傾殺入。
二是行筆轉向。主要是指手驅使毛筆左轉或者右轉行進。左轉就是平常說的“外拓”筆勢,左轉就是“內擫”筆勢。
三是觸紙深淺。即,手持毛筆的提按動作,提按力度的大小幅度。
四是行筆路線。即,手持毛筆行進的動作先後順序,是否順手便捷,一氣貫通。下面,就開始我們精彩的筆法故事吧!
一、西晉陸機《平復帖》中的“屬”字
《平復帖》用禿筆渴墨寫成。這是“屬”字的草寫,自左上空,側筆取勢,入紙筆左轉右向行進,折筆左下行進,再折筆右向行進提筆;另起筆右轉下行,再折筆右上轉隨勢出鋒,完成“屬”字。
二、東晉王羲之的《喪亂貼》中的“首”字
自左上空,側筆取勢,入紙筆左轉右上行進,提筆鋒不離紙,隨後觸紙右轉筆開鋒,向左下方行進,自然提筆;緊接著空中轉向,側筆入紙,筆左轉右上行進,隨後斷然折筆,右轉左下行進,鋒不離紙,在折筆向上,右轉向下,提筆離紙,再順勢入紙,轉筆、折筆、轉筆,提筆離紙,再入紙按筆,戛然而止,完成“首”字。
三、東晉王珣《伯遠帖》“遊”字
自左上空側筆取勢,入紙筆左轉右上行進,左轉折筆下行,折筆左上行,再折筆右轉調峰右上行進提起出鋒;空中回轉,左下行進,右轉折筆右上行進,斷然折筆引帶下行,鋒不離紙,折筆右上行進,再折筆左下行進,再折筆、轉筆,順鋒離紙;空中回環,側筆入紙,轉筆提起,引帶入紙右轉左下行進,折筆左轉向右行進,順勢出鋒完成走之。
四、唐代顏真卿《祭侄文稿》“傾”字
自右上空側筆取勢,入紙筆左下行進,提筆另起下行,再轉折筆向右上提起出鋒;空中貫通,動作不斷,快速入紙,右行轉筆,離紙、入紙下行,再折筆右上快速行進,再折筆左下行進,再折筆連續兩個右轉,左下行筆,再折筆、轉筆出鋒,完成“傾”字。
五、唐代懷素《自敘帖》的“顏”字
自左上空側筆取勢,入紙右轉筆,再左轉飛掠而出;空中回轉取勢,右上空側筆入紙,右上行進,斷然折筆左下行進,折筆向上、再向右下,再折筆向右上,渴筆引帶,再折筆下行,再轉筆、折筆,再左轉,帶出寫一個字。
六、宋代蘇軾《寒食帖》的“食”字
自左上空側筆取勢,入紙右轉筆右下行進,再提筆引帶右轉,再折筆、折筆,轉筆,撚筆輕提,再入紙下行,折筆右上,再轉筆提起,完成。
七、宋代米芾《珊瑚帖》“取”字
自左上空側筆取勢,入紙右轉筆右上行進,再折筆左下行進,寫成“耳”字的左豎;再提筆,用四個折筆,寫成“耳”字的兩橫一提;再空中入紙,迅速下行寫成“耳”字的右豎,再回避右上引帶,右轉筆,再折筆,轉筆完成“取”字。
八、元代趙孟頫 “竹”字
自左上空側筆取勢,入紙右轉筆左下行進,再折筆換鋒右上行進,再提筆空中回環入紙,右轉下行,寫成“竹”字的左邊;再回鋒提筆,空中運轉取勢,入紙右轉筆左下行進,斷然折筆右上行進,回鋒提筆,再空中運轉取勢,入紙右轉筆向下行進,右轉向左上放鋒而出,完成“竹”字
九、明代王龐 “雲”字
自左上空側筆取勢,入紙右轉筆飛掠而出;再空中回環,側筆入紙,右上行進,右轉筆提起出鋒;再空中回環,側筆入紙,右轉折筆,再折筆輕提出鋒;再另起筆,承接上筆,入紙右轉下行,再左轉自然提起,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