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60秒計畫,讓家長不吼不叫,輕鬆應對「不聽話」小孩,效果真絕!
很多媽媽都表示有這種經歷,“好好說教孩子不聽,非得板著臉吼幾句才管用,吼著吼著就成了常態。”靠吼的方式管教孩子,真的有效嗎?真實情況是,你越吼,孩子越不聽。要孩子聽話,更應改變的是家長的教育方式。美國《父母》雜誌向家長們推薦了一個60秒計畫,不吼不叫輕鬆應對“不聽話”小孩,一起來學學吧。
帶著情緒的教育最無用,吼罵孩子白費
很多媽媽都表示,吼孩子主要是孩子不聽話,但除了吼,找不到更有效的教育方式。
其實,當父母怒吼時,孩子的內心是充滿恐懼的,有的孩子會用手捂住耳朵躲避,有的孩子用哭來保護自己,這時人天生的心理保護機制會讓孩子進行自我保護,他會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逃過一劫,那麼父母的吼叫式教育就白費口舌了。
經常罵、大聲罵,越罵越聽不見
人的大腦有個特性,對習慣性的東西常常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比如,當父母第一次大聲責駡時,孩子可能被嚇哭乖乖聽話,但是次數多後,他就習慣了,每次被罵的時候注意力都是遊離的,他根本沒有在聽,吼叫威脅的次數多了,也就沒有效了,而且長時間的吼罵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和人際交往。
道理都懂,但每次脾氣上來了還是忍不住
我們為什麼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
1.心理不痛快,孩子成了出氣筒。
大人心裡不痛快,孩子再一鬧,就會對孩子發脾氣、沒耐心。有一種情緒處理方式叫“情緒應對”,情緒上來後,不管三七二十一,對著別人就大吼大叫,別人成了自己情緒的替罪羊。在這個時候,對孩子發脾氣,根源上不在於孩子做了什麼,而是媽媽的處理方式有問題。
2.與原生家庭有關。
仔細回想你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很像?小時候父母為人處事的方式,情緒的表達無一不影響著我們性格脾性的形成。什麼樣的土壤開出什麼樣的花。孩子長大後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很大程度上受著父母及家庭的影響。
如果你的孩子總不聽勸,不是拿口紅在牆上畫畫,就是想盡辦法吃你禁止的食物,那可真有點鬧心。如何糾正孩子這些壞習慣?美國《父母》雜誌向家長們推薦了一個60秒計畫,不吼不叫輕鬆應對“不聽話”小孩。
0-10秒:迅速行動如果孩子做作業時擺弄玩具,首先應該將玩具立即拿走,而不是呵斥。自己也要暫時離開孩子製造的狼藉環境,以免忍不住心煩氣躁,做出不當的舉動。10-20秒:保持冷靜
保持冷靜才能處理好問題。如果大發雷霆,甚至說他“你這個不懂事的孩子”等,只能影響他的健康成長。而且這會讓孩子只專注於你的激動情緒,卻不知道你要表達什麼。
20-30秒:瞭解狀況孩子亂發脾氣可能因為委屈、看似不堪的課本塗鴉可能源於某個童話故事的啟發……發現原因後,你就會更加理解孩子的行為,從而幫助他們改善。30-40秒:簡短對話用簡短的語言告訴孩子為什麼做錯及其後果。注意,這個後果不是懲罰,是事情的直接後果。孩子越小,語言越少,讓孩子能明白,如“我們不在課本上畫畫,應該畫在紙上”等。40-50秒:承擔後果
懲罰孩子是家教中的下下策,只有在多次教育和勸告後依然屢次犯錯時才可以適當為之。另外,讓孩子承擔做錯事的後果,如他打了其他小夥伴,就會承擔沒人跟他玩的後果。50-60秒:強化結果教育孩子要堅持一致性。如果父母無法履行諾言,並總是嚇唬孩子,如“你再也不能玩xx玩具了”或“一個月不許看電視”,這只能讓孩子傷心,到最後降低自己的權威。父母的自我約束和言行一致是教導孩子的最好榜樣。、
在為人父母的路上,能一次也不吼叫的父母我不知道有沒有。因為我自己也曾對著孩子發過火,而且孩子也慢慢學會遇到不愉快的事情開始吼起來。看到孩子這樣我曾深深的自責,所以我努力的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
孩子的成長是父母的一場修行,讓我們一起來努力吧。為了孩子,也為了自己,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做一個不叫不吼溫柔的媽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