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臨不好帖?
你為什麼臨不好帖?
一、當代人的東西最好別學,雖然學起來見效很快,但最終結果也不外是美術字;二、歐陽詢的東西先別學,尤其不要學《九成宮》,那是個高段位課題,以後再說。就算學像了,你的出路呢?三、碑刻要慎學,因為它需要較高書法理解能力。所以,先從相對簡單的墨本入手吧。
隋唐墨本挺多的,好比智永千字文、《大字陰符經》、《文賦》等等,都是入手的好門徑。雖然上手慢一點,但是方向正確對於長遠發展很重要。當然,如果只是玩玩就無所謂了。
米芾的寫法是,由合理的動作將不同點畫連貫起來。用筆很流利,這是優點要堅持,但是如果一味追求流利會變成油滑。對於你來說,反而要求能停住。你觀察一下聖教序,看看裡面的字在什麼地方打住!也就是說,放得開之後,還要攏得住。其實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你攏不住,就沒有蓄力的過程,沒有蓄力,發力也不會充分。發力不充分而追求書寫速度,就變成油頭滑腦。
也就是說,你要把古帖裡面的字重新拆解,看看每個字裡面到底有幾跳,是大跳還是小跳,每個跳的起點在哪裡,跳往哪個方向,用什麼樣的用筆方式才能順利完成這一跳……。主要靠自己領會,因為即便看別人做動作,動作太快,也不容易看不出門道。
1、初學不要用羊毫,尤其不要用長鋒羊毫,至少寫元以前的東西不要用羊毫。工具很重要,所謂善書不擇筆,是說在當時毛筆類似的時候不挑筆。我們現在的毛筆,跟唐宋都差別非常大,羊毫尤其不同。羊毫之外,紫毫不耐磨,就用狼毫吧。但市面上普通狼毫都是化纖做的,所以選稍貴一些的狼毫。
2、不要寫得比原帖大很多,稍微大一點是可以的。其次要紙上要折格子,你仔細觀察一下,《書譜》原文就有折線。再一個別用宣紙練字,要用表面稍微光潔的一點的紙,好比手工毛邊就不錯,又便宜。正式創作的紙,或者用絹,或者用老宣紙,或者色宣、泥金,或者自己加工也成,就是麻煩一些。
3、很容易出現的問題在於:形很難抓。估計你臨帖的時候是一路抄下來的,其實剛開始初學先不管神采、行氣、章法等這些以後的事,應該一個字一個字的突破。每個字都寫上十幾遍或者幾十遍才對,這樣學習反而更快。不信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