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化風潮再起,商店街最快6月底下櫃
電商名人詹宏志旗下商店街計劃下櫃,因網家集團持有商店街76.12%股份,依照櫃買中心法令及作業程序,只要通過二道關卡,最快6月底就可以中止股票上櫃。
櫃買表示,因大股東網家集團持有商店街逾三分之二的股本,根據法令規定,無需召開股東臨時會,即可申請下櫃,但必須經過櫃買董事會中討論過關,並公告20天後方可下櫃。
櫃買強調,本次商店街下櫃並非轉赴海外掛牌,而是因不堪虧損,才會決定採此一方式下櫃,並於私有化後重新調整營運結構再次出發。
業者表示,其實企業下櫃的困難度相當高,根據櫃買中心現行法令規定,上櫃公司可以透過二種方式決定下櫃的命運;第一招就是,持股三分之二股權的董事召開董事會決議,第二招則是透過召開股東臨時會決議通過下櫃案。
商店街目前董事及監察人持股比重76.12%,已經可以強渡關山決定下市的命運,但公司還是敲定於6月25日召開股東臨時會,顯示對此次下櫃案相當慎重,並採雙軌模式(董事會及股東臨時會)讓下櫃案能順利通過。
櫃買中心表示,由於商店街下櫃案需經過櫃買董事會討論通過及作成會議紀錄後,並進行公告逾20日才生效。按此流程推估,商店街最快將可以趕上櫃買中心月底召開的董事會進行審議,6月底可望中止上櫃。
台股私有化動作不斷,第一波台灣企業股權私有化發生在2007、2008年時,當時知名企業復盛、億豐及致伸三家公司為台股首度出現的私募股權基金(PE Fund)和大股東併購下市案。
在整合調整經營策略後,致伸已在2012年10月間重新上市,而億豐也在2015年12月間上市,復盛之後曾分拆成3家公司,而承接原先運動器材事業部的「復盛應用科技」2017年掛興櫃,也朝向上市之路邁進。
近幾年知名股權私有化案例,則包括漢微科、三汰-KY及冠科-KY等上櫃公司。其中,半導體設備廠漢微科曾是上市櫃股後,由於連年維持高獲利及產業前景佳,獲荷商艾司摩爾(ASML)2016年收購後下櫃;深耕中國大陸汽車零組件防鏽產品的三汰-KY,則因董事長驟世,加上第二代沒有接班意願,在2017年8月下櫃;而生技股冠科-KY則因日商收購而將在今年5月中止上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