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痛訴:我的孩子,我會自己管好暴戾的旁觀者們,請對孩子溫柔一點

現代社會節奏很快。有一些人,會有點暴躁。他們選擇用戾氣去發洩自己的不滿。他們可能並不存在惡意,但是總是用一句「看不慣」就表達自己的憤怒。如果對方真的做錯了,這樣表現也情有可原。可如果你面對的是一位母親,和她的孩子呢?你的暴戾,會深深刻入孩子的內心。所以,當你出門遇到這些看不慣的人或事的時候,替當媽的說一句,我的孩子我會看好,您能不能不要管了。

下面先來說一些真實發生的事情。咱們慢慢聊。

1

朋友跟我說了一件讓她感覺特別委屈的事情:

那天她帶著大寶二寶出去散步完,回家的時候在樓下等電梯。一起等電梯的還有一戶樓上的情侶。

電梯來了之後,5歲的大寶搶先上去的,還一直按著電梯,等她把二寶的嬰兒車搬到電梯裡,那對情侶就表現得有點不耐煩。

之後大寶不小心按錯了樓層,發現不對之後又按了正確的樓層,笑嘻嘻的一直在跟媽媽說話。

這時候那對情侶中的姑娘挺生氣的對她說:

「好好管管你家熊孩子行不行?」

朋友有點懵,問了句我家孩子怎麼了?

那姑娘就指著大寶說:「怎麼了?他亂按電梯還有理了唄?什麼家教?」

大寶被嚇得不敢說話,朋友也一時語塞。

可下了電梯回過頭想想,孩子並不是主觀故意亂按電梯來玩的,一次偶然的無心之過,怎麼就變成沒素質的熊孩子了呢?

我說,可能是她心情不好,才會對小孩子這麼尖銳吧。

越來越覺得現在很多人對孩子都有不小的戾氣,也就是暴戾之氣。

現在只要出門碰到的孩子,無論是真的三觀扭曲,缺乏是非觀念的那種,還是無傷大雅的探索、調皮,甚至只是類似於朋友家孩子的這種偶爾的無心之過,都會被冠以「熊孩子」之名加以指責,認為孩子就該被狠狠打罵教育。

我個人從來都是反對溺愛和嬌慣孩子的,也極為支持及早給孩子們樹立規則意識和教會孩子們處世原則。

但也一直相信,對孩子和母親的寬容程度,是跟社會的文明程度成正比的。

當然,絕對不是說要一味的包容,只是覺得那種喊打喊殺,以暴制暴的風氣,那些嚴重越界的教育和懲罰手段,不應該被拍手叫好,更不應該成為我們社會的主流。

2

記得在前兩年,有個「內地小孩地鐵哭鬧,香港男子大吼怒推嬰兒車」的新聞。

一位大陸媽媽帶著自己不到一歲的寶寶乘坐香港地鐵。

可能是因為餓了或者對環境感到不適,寶寶在嬰兒車裡開始哭。

媽媽一直安慰說「待會兒我們就下車了」,但是效果不明顯。

這時候突然有個中年男子沖到嬰兒車那裡,猛推嬰兒車,還對小嬰兒怒吼:「收聲呀!收聲呀!聽沒聽到?」

嬰兒媽媽讓男子不要嚇小孩,男子就開始攻擊嬰兒的媽媽:

「你就推出去啊,他控制不住,你知不知道?」、「你這樣教孩子?你去死吧!」、「你以為在大陸嗎?」

這件事曝光之後,網上就是一片罵戰。

不少香港本地人都說,最討厭家長帶這麼小的孩子出門,指責小孩沒家教,父母沒素質。

可是平心而論,又有誰不是從小嬰兒成長為大人的呢?

一個小嬰兒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真的能成為成年人無法控制情緒的藉口嗎?

如果父母連帶小嬰兒出門都要提心吊膽、被罵、被恐嚇的社會,真的可以稱之為高素質的、文明的社會嗎?

戾氣,就是這樣輕易的,奪走了一個城市的包容。

3

還有一個新聞是也引起過挺大一場罵戰,是關於母親在地鐵給嬰兒哺乳的事情。

一個媽媽在北京地鐵上給孩子餵奶,被周圍的一個乘客拍下了照片。並且發到了微博上。

微博被各路大V轉發,並且配文「公共場所注意舉止,不要裸露性器官」。

一時間,這位哺乳媽媽被推到風口浪尖。

「有傷風化」、「不要臉」、「不知羞恥」、「這種媽媽帶出的孩子也好不到哪裡去」類似的言論比比皆是。

當事的媽媽接受採訪的時候也只能無奈的表示:

是無奈的情況下才在公開場合哺乳的,當時自己已經在不影響哺乳的情況下盡可能遮擋自己身體。

很同情這位媽媽的遭遇,沒有任何人願意在公眾場合暴露自己,但習慣於母乳的嬰兒在饑餓的時候,就是忍耐不住的。

他會哭鬧,會掙扎,會用盡全力跟母親表達自己的需求。母親出於自己的本能,也為了不影響他人,即使再尷尬也多半會選擇哺乳。

你可以不理解、可以不支援,可以不自在,可以不接受,但至少不應該去拍照傳播和進行辱駡。

更不應該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進行不堪入耳的辱駡。

戾氣,就是這樣輕易的,奪走了一個常人的理性。

4

最近發生的兩起關於孩子的新聞中,也能感受到成年人對孩子的尖銳與怨氣。

4月19號,陝西寶雞一家麻辣燙店裡,一個4歲的小男孩跑進店,用手撥開門簾的時候,門簾不小心碰到了坐在門邊的孕婦。

監控中看出,孕婦似乎有點生氣,但沒說什麼。

之後孩子拿了碗筷往門外走,孕婦突然伸出腿去,把孩子絆倒了。

孩子瞬間倒地,腦袋直接磕到了地上。孩子還有先天心臟病,被摔得起不來。

萬幸的是手裡的筷子沒戳到孩子的鼻子和眼睛,手裡的碗沒有碰碎,劃傷孩子的臉或血管。

孩子媽媽過來扶起孩子,質問孕婦為什麼要這樣做。孕婦先是抵賴說自己沒有,看到監控就改口說肚子痛,然後趁機溜走。

沒有關心孩子是否受傷,更沒有表現出任何歉意。

很明顯,孩子掀起門簾的時候,並沒有注意到打到了別人,不是故意的。

她在門簾打到的時候,其實可以選擇叫孩子停下來,過來跟她賠禮道歉,甚至叫孩子的媽媽過來跟她道歉,但是她沒有這樣做。

而是跟丈夫進行了抱怨,丈夫對孩子破口大駡不夠,還要故意的伸出一條腿來,用絆倒孩子的方式來進行惡意的報復。

戾氣,就是這樣輕易的,奪走了一個孕婦的善良。

5

4月27日,四川遂寧的公車上,一名七歲的男孩因為在公車上玩耍,被一名男子訓斥。

男孩輕踢了訓斥他的男子三下,男子則瞬間揪著孩子的後背,把孩子拎起來,來了個猛烈的過肩摔。

並且在孩子摔倒後,對著孩子的頭進行了3次大力度的猛踹。

孩子癱倒在地,28號仍然左側臉頰仍腫得老高,滿是淤青和血痕,左側後槽牙也有鬆動跡象。

同樣萬幸,孩子顱內沒有明顯異常,顴骨和副鼻竇骨質也沒有明顯異常。

事後,打人的男子表示:

是因工作不順心情不好,車上孩子一直不見安靜,他詢問孩子要不要坐到他那裡,可以安靜一點,不料孩子踢了他,他整個人都情緒化了,很快意識到做過了火……

關於這件事的新聞下面,被支持最多的評論,全都是說打得好的。

什麼「你自己教育不好別人幫你教育」,「踹死也活該」,「替父母教育熊孩子」等等。

這孩子當然有做錯的地方,但罪遠不致肩摔之後,再踢打孩子的頭部這般嚴重的懲罰。

未成年人,就意味著孩子心智發育還不成熟,他犯錯了應該被教育,但教育的本質應該是讓孩子知道錯誤,而不是用可能給孩子帶來生命危險的方式,進行一通暴打。

戾氣,就這樣輕易的,奪走了數萬網友的判斷。

6

父母該管教好自己的孩子嗎?當然。

那些明知道自己的行為會給他人帶來困擾、帶來財產損失,乃至造成生命危險的孩子,不應該被輕易包容。

他們應該被給予更加嚴格的管教,應該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承擔責任,否則只會越來越是非不分,任性頑劣。

無論是對孩子自己,還是對家庭,對社會,給孩子講規則、立規矩,在孩子犯錯時,給出相應的懲罰,都是有必要的。

但所有出現過不良行為的孩子,都是熊孩子嗎?絕不是。

所有出現過不良行為的孩子,都可以由陌生人進行暴力的、打罵的懲戒嗎?絕不是。

一個成熟的人,一個成熟的社會,會懂得去分辨一個孩子的行為,是出於惡意的主觀故意,還是出於不懂事,對後果估計不足的頑皮。

對待孩子的問題,應該是出於對事實的尊重,對公理的信任,而不是帶著一時的主觀想法去貼標籤、去為明顯超過限度的暴力打罵、洩憤式的懲戒吶喊助威。

在某一本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感觸很深:

「如果你越來越冷漠,你以為你成長了,但其實沒有。

長大應該是變溫柔,對全世界都溫柔。

成熟,是對很多事物都能放下,都能慈悲,願以善眼望世界。」

我們用什麼樣的態度和眼光去對待孩子,我們就會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社會中。

容忍、贊同對孩子施加無底線的暴力,就是在助漲這個社會的戾氣,最終也只會讓這個社會徒增無所顧忌的怒氣和更多悲劇。

孩子的心智不成熟,我們作為成年人卻有這個能力去意識到,「忍受熊孩子」和「暴打熊孩子」,並不是二選一的單選題。

願每個孩子,都能遠離暴力,遠離傷害,在有溫度的教養中成長。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