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人打你,要不要打回去?這才是最棒的回答
在生活中,這種事情很常見,如果你的孩子被打了,你會怎麼教育孩子?有人說告訴老師;有人說不要打架,打架不是好孩子;有人還說別和他一般見識,甚至有的家長說打回去。我是一名小編,但我更是一名媽媽,我想說:如果我的孩子被打了,我會告訴她:我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學會保護自己才是王道。
小編平時經常會被已為父母的身邊朋友問到:“你的孩子,如果被別的孩子打了,你會教育孩子怎麼辦?”
關於這個話題,媽媽們的辯論很多,恩秀兒的印象裡,最多的是四個觀點:
1、用合適的方式告訴長輩。
2、要儘量避免正面衝突。
3、如果不是什麼大事,就不要跟他人一般見識。
4、打回去。
如果你已為父母,會發現這個問題真的很重要。
因為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裡,不作惡容易,不被惡,卻很難。人生的路上,誰都會碰到點事兒的。
如何教會孩子去保護自己,不會被傷害;如何讓孩子有教養,不去傷人。面對這個問題,父母的態度,至關重要。因為父母的態度和方式,決定孩子的行為。
一位同事的身邊就遇到過,她的小孩萍萍回家給爸爸說,在幼稚園有小朋友搶自己的玩具,還打自己。老師儘管批評了對方,但那個小孩有時還是打自己,為此感覺很委屈。
萍萍爸為此引導萍萍:她打你,你就打她,告訴老師沒用,你回擊了,她就不敢欺負你了。並在家中訓練女兒如何出手。
在網上和朋友討論時,大家都表示很有同感。實際上,很多家長私下裡也是在這樣教育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你就還手。
但幼稚園包括小學的老師,都明確地告訴孩子們,不許打架,有衝突了報告老師。那麼孩子們到底該聽誰的呢?
老師說的“不許打架”,就是一種規則。如果大家
都遵守規則了,當然就相安無事了,但是如果有孩子破壞規則主動打架了,而挨打的一方遵守規則不去還手,那麼就會“吃虧”,至少在孩子的世界裡,這就是吃虧。
所以,遵守規則的一方就需要保護。這樣,打人的孩子知道了打架就會受到懲罰,而被打的孩子知道了遵守規則不會吃虧,對雙方才能起到實際的教育意義。
當然,這樣的處理更適合強調規則的學校,對於年齡更小的幼兒來說,更多的還是需要教育和引導。家長的責任尤為重要。
攻擊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因此需要教化管理。但有的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能打人,則會有意無意地忽視,覺得就是小孩子,又打不壞,能怎麼樣?
但對方的家長則未必也會這麼想。幼兒的攻擊大多在產生憤怒情緒或願望受挫時出現,所以,家長有責任逐漸培養其表達情緒的方式,比如把不高興用語言說出來;或採用相對無害的方式宣洩憤怒。
小編認為,我們不應該鼓勵孩子在與同齡人交往時,以武力解決問題,不主動攻擊他人,不使他人受傷害。
但是如果我們的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打,ta自己奮力回擊的時候,做家長的就儘量讓他們自己去解決。尤其是在以下情況:
一、發生在同齡孩子之間的攻擊行為,尤其是在幼稚園;
二、的確是對方故意找茬;
三、要平等地還回去。
為人父母,既然已經教會了孩子善惡分明,那就要尊重他本能的情緒。為什麼要求一個幾歲的孩子去掩飾自己真實的情感呢?對別人的傷害要忍讓,甚至要以德報怨,會讓孩子漸漸失去對這個世界最初的好惡的判斷。
當然,這種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方式只有在雙方力量相當、保證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使用。所以,在平時的生活裡,家長還要跟小孩滲透各種自我保護方式。
比如,當遇到比自己年齡大體格強的孩子時,還是先要學會自我保護。
一、首先,告訴孩子,如果有人打你,一定要大聲的喊出來,表明自己的態度:“你不要打我!打人是不對的!”
二、如果對方繼續打或者抓住自己,按住對方的手,把對方的手從自己的身上剝離,並迅速離開,確保不會受到進一步的傷害。
三、如果對方繼續追打或者場面不可控,立即尋找身邊成年人的保護,可以是老師、家長,或者管理員。
不一定在每次有問題的時候就需要求助於外力,但需要讓孩子明白,當自己的能力無法應對時,老師和家長,都是可以保護他們的力量。
四、告訴孩子,在任何場合,一定要有一些好朋友。真正容易被欺負的人,往往都是孤立的。只有融入了集體之中,才擁有了震懾危險的力量。
五、最重要的一點,不管在外面遭遇了什麼事情,都一定要告訴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家在任何時候都是可以信任的港灣,不管事情的結果如何,做父母的都應該嘗試著去理解、安慰和包容。
最後,恩秀兒覺得,“孩子,如果有人打了你”這個問題,父母可以告訴孩子——我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遇到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可以適當反擊打回去。
遇到自己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需要首先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然後換個策略想辦法處理。無論遇到任何事情,自身的人生安全都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