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嘆曾公!談今年陳琥的養成

孔子曾說「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今天能有這篇雜記出現,真的要感謝我的朋友。

在陳琥本季首度一軍先發後的某天,一位死忠象迷朋友突然丟給我一個影片連結,要我注意名球評「曾公」曾文誠講的話。

我看了一下連結,原來是今年4/9「狗吠火車」的VOD,原本是討論今年最搶眼的新秀-Lamigo廖健富。中間主持人楊政典話鋒一轉,提到今年中信兄弟教練團對陳琥的養成上。

楊政典提出的疑問,就與一般球迷所擔憂的相同:

今年中信兄弟教練團開季就讓陳琥在一軍用中繼投手上場,對於一位具備中職未來十年王牌SP資質的強力新秀,中信兄弟的外籍教練團真的有心養好陳琥嗎?如果養壞了怎麼辦?

楊政典的疑問如果濃縮成一句話,就是「一位大物級的(先發)投手,會是這樣的養成方式嗎?

對於政典的擔憂,曾公有給予回答。或許因為直播的因素,曾公的回答內容有些細碎。這裡筆者僭越代為整理曾公那天回答的內容重點:

1.一位頂級的投手新秀要成為合格的SP,得養出足以壓制打者的實戰球速、速球以外的第二與第三種球路(out pitch

),以及場上的膽識。如果上述三者缺任何一項,都只能轉成RP

2.美國可以讓一位新秀在小聯盟農場用五到六年的時間循序漸進的養成,台灣因為隊伍少。戰績壓力又大,沒有足夠的時間慢慢養選手,因此如果讓頂級新秀在強度足夠的一軍慢慢拉長投球局數,也是一種辦法。

3.早年日本職棒有時會讓頂級新人在八或九局登板來磨練膽識。如果(史耐德總教練)不是用這種方法練陳琥膽識,那代表(教練團)可能在二軍觀察到了什麼,或許(採用的是)是讓陳琥在比數不很緊,或非勝負關鍵場合一邊登板一邊慢慢把局數拉長。是哪一種我們還可以慢慢觀察。

作者案:曾公提到早年日本職棒有讓頂級新人先從牛棚出發練膽識時,當下就想到兩位選手:1989年廣島第一指名佐佐岡真司與1990養樂多第一指名岡林洋一。佐佐岡真司新人年總共登板44場,拿下13勝17救援的成績;岡林洋一出賽45場拿下12勝12救援,兩人也都在第二年專任先發且投出亮眼成績)

▲新人年曾先發救援兩頭燒的佐佐岡真司

我必須承認,一開始聽曾公的回答,當下的感覺是「有說跟沒說一樣」完全沒有重點。等到前幾天重新聽一次並思考後,才察覺曾公想要表達的意思是「

史耐德為首的中信兄弟教練團一直是照表操課,沒採用正規作法應該有其考量,且讓我們看到最後再做判定。

當察覺到曾公的言外之意,我趕緊把陳琥今年登板的狀況逐一整理後,套句內容農場用爛的標題,我真的「驚呆了」。

這裡要講的是,要觀察中信兄弟教練團怎樣使用陳琥,投球局數多寡不重要,重要的是投球數、與前次登板的間隔天數、面對打者數量、以及「登板時的球隊比數與場上狀況」

就讓我們一一解析

用上面的表格,應該可以看出到首度一軍先發前,中信兄弟教練團使用陳琥是非常有節奏的。用單場投球數可以看出教練團分成兩個階段:3/24~4/1是第一階段,在這期間陳琥每次登板的投球數非常精準的都控制在20球以下。第二階段是4/4開始直到4/18為止。這段期間除4/18外投球數都至少丟滿30球,但絕不超過40球。而且每次登板後最少都會休息三天。一直維持這樣的節奏到陳琥首度一軍先發為止。

那正式轉往先發的陳琥表現如何?兩次登板雖然沒拿下勝投,但兩場合計11局「零失分」,表現也遠比之前救援上場時穩定,結果蘋果訪問陳琥為什麼先發表現會遠比救援出色,陳琥只能笑笑回答「我也想不出原因。」

現在回頭看,是不是有這個可能:中信兄弟教練團季前就已經決定陳琥是今年先發輪值圈的一員,但畢竟是新人,也不確定陳琥面對高張力比賽是否依舊表現穩定,因此在教練團非常精密的策劃下,陳琥在一次又一次的登板中學習,在當事人「不知不覺」下,學會了如何在一軍擔任先發的所有本事,順利的完成轉換。

而我放眼全台灣的棒球人,能四月初就看出中信兄弟教練團「可能」是如此操作的,除了曾公,別無他人!!

最後,我想引用傳給我影片的那位死忠象迷朋友的話語,作為本篇的結束

有時候也會覺得這樣調度很詭異,但考量到一二軍強度差異大,僅有四隊對戰又有一個上下半制+季後挑戰賽制,或許就是這樣(中信兄弟教練團)就規劃出應對這種特殊賽制的養成方式。

過去我們看到的都是土投欠缺「好的經驗值」,一旦比賽進入白熱化的七八局,無數本土潛力投手就這樣撐不住一下子就倒了。

藉由短局數的逐漸延長,累積好的投球經驗,管控出場場次跟投球數,強化自己在場上的宰制力,同時不斷的觀察每次賦予的考核點。我現在真的覺得史總是一個不差的教練,至少他費盡心思,要把這個球隊帶起來。

土教願意給土投先發機會,大概不難;但是土教會保護投得好想繼續請纓的土投?完全不可能,一想到這點,我就頭皮發麻,真的!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