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分清楚!手足口?皰疹性咽峽炎?普通感冒?
最近,“手足口”這三個字又鋪天蓋地沖入各位麻麻的眼球了。我國疾控中心也表示:根據既往手足口病流行規律,自3月起,手足口病疫情將逐步上升,進入春夏季流行季節。
於是,媽媽們集體慌了……一看到寶寶發燒,嘴巴長個小水皰什麼的,馬上嚇得不要不要滴。
且慢!
感冒了,也是會發燒啊;嘴巴長紅點點了,也有可能是口腔潰瘍或“皰疹性咽峽炎”啊。媽媽們知道怎樣區分這幾個十分相似的病嗎?來來來,趕緊來聽兒科醫生於永慧怎麼說吧!
(配圖來源網絡)
皰疹性咽峽炎 VS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寶寶也有皰疹,那麼,兩者的皰疹有什麼不同呢?
★ 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皰疹性咽峽炎寶寶的皰疹僅僅出現在口腔內。而大多數的手足口病寶寶先是咽喉部有皰疹,後發展到手、腳心,並伴有發熱。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有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不痛、不癢、不結痂。
★ 另一個重要區別就是,柯薩奇病毒是導致皰疹性咽頰炎的主要病原,咽峽炎雖然可能合並細菌感染,但是發生重症的風險低於手足口病。而少數手足口病的寶寶則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病毒性腦炎等並發症,個別重症寶寶因病情發展快,還會導致死亡。
(配圖來源網絡)
皰疹性咽峽炎 VS 普通感冒
由於皰疹性咽峽炎初期症狀與普通感冒區別不大,因此很容易被誤認為是感冒而延誤治療。那怎麼區別呢?
★ 普通感冒多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病後表現為流鼻涕、鼻子堵塞、咳嗽、疲倦、食欲減退、發熱,體溫38℃左右。
★ 皰疹性咽峽炎就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感冒”(即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多表現為突然高熱,伴嚴重咽痛、吞咽困難、唾液分泌增多、食欲減退、乏力等。
好了,說了那麼多,
到底皰疹性咽峽炎是神馬?
皰疹性咽峽炎是……
由病毒引起的以咽峽部皰疹潰瘍和發熱為特征的疾病,2~10歲的孩子均可發病,但多見於嬰幼兒。主要是以糞便還有口部(飛沫、唾液等)的接觸為傳染途徑。
其特殊的季節性和年齡特點與以下幾方面有關
★ 季節炎熱或濕度大,病毒易存活、繁殖,活力強;
★ 嬰幼兒自身抵抗力較差,容易感染病毒;
★ 嬰幼兒出汗後遇風、空調溫度調得過低,從而引發熱傷風,也可能染上病毒。
(配圖來源網絡)
主要發病過程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發燒
通常都是高燒(39~40℃),而且不容易退下來,縱使退下來,往往也會在兩三個小時後又回升上去;一般會持續3~6天。
第二階段:口腔起皰
咽部皰疹多發生於軟顎、懸雍垂和舌顎弓等處,開始為紅色小丘疹,繼而轉為小水皰,最後再變成小潰瘍。潰瘍的痊愈較慢,往往需要4~6天,重者可至兩周。
第三階段:厭食、流口水
由於潰瘍會造成疼痛,所以孩子往往拒吃,甚至連唾液也不敢吞咽,於是臨床上就會出現厭食、流口水等症狀。
(配圖來源網絡)
家庭護理方法
1 合理飲食
吃清淡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避免食用過熱、過酸、過辣的食品,以免刺激口腔黏膜,多補充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
2 多通風、多飲水
對高熱寶寶,保持周圍環境通風和安靜有助其散熱和降低代謝率,多飲水有利於出汗而散熱。先行物理降溫(如洗溫水澡等),若效果欠佳,可在醫生指導下選用退熱藥。若寶寶吞咽不適、不肯進食,可給予補充液體,以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3 口腔護理
因寶寶口腔黏膜、舌部發生皰疹或潰瘍,會造成吞咽疼痛,影響飲食,所以保持口腔清潔,做好口腔舒適護理尤其重要。每天用淡鹽水給寶寶漱口幾次,另外,也可口服維生素B促進潰瘍愈合。寶寶用過的餐具一定要沸水消毒,以防發生口腔感染。
4 觀察寶寶情況
隨時測量寶寶體溫,年齡較小的寶寶只會以哭鬧表示自己很不爽,爸爸媽媽要留心觀察其情緒變化,及時發現寶寶的不適,及早就診。
總之嘛,不論是皰疹性咽峽炎還是手足口病,後期都會出現口腔內皰疹破潰階段。此階段意味病情得以控制,正在康復,但是寶寶的反應最為強烈,因為進食喝水極為困難。此時,爸爸媽媽應該有充分耐心,盡可能鼓勵他們進食涼的流食,避免味道刺激,少量多次,度過“最艱難”時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