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兒媳好吃懶做,母親臨死前一計,他們痛改前非
永富老村,有一戶人家,夫妻兩見山種樹,見地種糧,一生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雖不是十分富裕,但也不愁吃穿。唯一感到不如意的是膝下無兒。認為是前世做惡了,於是去做善事,逢山修路、遇水架橋、賑濟災民、見廟拜菩薩……終於在四十九歲那年生下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取名勤功,希望兒子勤於功夫生活幸福。至從有了兒子,夫妻兩那個高興就不用提了,特別是妻子,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掉了了,到十四五歲了什麼事都不叫兒子做,丈夫說:“老婆呀,叫兒子跟著我們去做點事情吧,養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這樣可不行。我們走後,誰養活他呀?”
“死老頭子,盡說不吉利的話,他不是你的兒子嗎,你不心疼,我心疼,四十九歲才養的呀。”
“五十九才養又怎的,問題是我們不能把他教育成好人,至少要讓他自食其力呀,你看兒子整天遊手好閒的怎麼行?”
“做農活是死活路,有力氣就會了,何必那樣作賤兒子。”丈夫還想說什麼,妻子生氣道:“這不用你管,實在不行,我養我兒子。”
夫妻兩為此沒少吵架,每一次都是丈夫讓著妻子,因而兒子就從沒有教育過,整天遊手好閒,什麼事也不做。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丈夫在積勞中病倒了,臨走前對妻子說:“老婆呀,我怕是得走了,唯一放不下的是兒子。”
“有什麼好不放心的,我好好的,兒子也好好的,難不成還會餓死?”
“唉,你在世,我不擔心,人總是會走的,萬一哪天你也走了,兒子怎麼辦,你現在得有所準備。”
聽丈夫這樣說,妻子有所顧慮,說:“那過幾天,我就幫兒子討個勤快的女子做老婆。”
“這倒是一個辦法。”丈夫道,過了一會又說:“最好的辦法是先教育兒子,兒子不變好,再勤快的姑娘也會變懶的。”
第二天早上丈夫就嚥氣了,妻子開始著急了,請媒婆四處打聽,終於在山外找來一個姓常名勤姑的女子。
勤姑一開始向她的名字一樣,是一個勤快熱愛勞動的女子,進門後什麼都搶著做,對婆婆也非常孝順,是家裡的好幫手。但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長期耳濡目染丈夫的懶惰,加上外人閒言碎語,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勤姑也變懶了。婆婆下地做活路,上山砍樹,喊半天不出門,喊多了,勤姑在房裡說:“就知道喊我,不知道喊你兒子,一個大男人都不做,我一個小女子急什麼?”
“勤功他是天生的,你一開始來那麼勤快,現在怎麼也變懶了,媽都七十多了,還能活幾天,萬一哪天媽走了,你們吃什麼?”
“別和我說這些,你兒子不去,就別喊我。”
老太婆想起老頭子臨走前說過的話,這才知道自己完全錯了,悔當初不聽丈夫的勸說,種下苦果。不敢喊兒子,兒媳又不聽話,只能自己乾了。
七十古來稀,隨著年齡增長,老太婆感覺體力不支,兒子媳婦加上兩個孫子,一家五口就靠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太婆撐著,可想而知,一定是入不敷出。怎麼辦,老婆子只好叫人來砍樹賣,樹賣完了就賣田地,沒多久家裡的幾塊地就沒了。
這樣坐吃山空下去,可不行呀!每到晚上老婆子就在想怎麼才能讓兒子兒媳勤快起來,她嘗試著各種辦法,可兒子兒媳卻不為所動,難道真的就沒有辦法了嗎?
眼看自己不行了,老婆子把兒子兒媳叫到床前:“兒呀,媽怕是要找你爸去了,只是有一件事揪得媽心疼,一直放心不下。”兒子說:“媽,有什麼放心不下的,你就說吧?”
“那媽可要說了,不說怕是沒機會了。”
聽母親說得如此嚴肅,兒子和兒媳馬上靠近來,異口同聲問:“媽,你是要把家當交給我們吧,快說家裡還有多少積蓄,都留在哪裡?”一股辛酸衝進母親心裡,她強忍著說:“是呀,媽要把它交給你們了,我和你爸一生勤勞,是留下不少財富,村裡很多人都知道,想留給你們,又怕你們不要。 ”
兒子和兒媳連忙說:“要、要,哪個說不要的,快說留在哪裡?”老婆子嘆了口氣:“唉,那就得辛苦你們了,別怪媽,這也是你爸的意思,有一壇子銀子,夠你們吃一輩子了。”
兒子和兒媳怕老人馬上斷氣,催著說:“快說在哪?”
“媽有點糊塗了,記不得是埋在後山還是屋前的地裡了……”老婆子說完這句話,苦苦一笑閉上了眼睛,兩行黃淚從眼角溢出,砸到黑漆漆的床下,發出最後一聲嘆息。
兒子和兒媳顧不得這些,馬上拿著鋤頭先是去後山挖,把整塊山都挖遍了,也沒找到那壇銀子。想起母親說屋前的田地,又去屋前的田裡挖,幾塊田地翻了個遍也沒有挖到一塊銀子,兒子和兒媳直怨母親騙人。
突然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者過來說:“後生呀,別怨你媽了,她也是好意,財不是坐著就來的,它是要通過勤奮才能創造的,既然後山和前面的田地都挖過了,就種點東西吧,也許財富就此回來了。”
兒子和兒媳正想多問兩句,白髮老者早已駕鶴而去,看著升天的老者,細想他說過的話,兒子兒媳似有所悟,依言借來種子,屋前屋後的田地都種上糧食,後山也種上了樹苗。半年後糧食成熟了,當年就有吃的,不用憂愁挨餓了。到這時候,他們才體會到,原來勤勞是那樣美好,至少不會受凍挨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