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情懷在,但是沒有深入的故事點實在打動不了人。

寫在前面的話:

我是一個《後來》情懷感很重的人,在我第一次看到劉若英把它拍成了電影的消息時就很期待。

並且據我的分析,影後周冬雨+實力井柏然,再加上劉若英的情懷,電影應該差不了。

昨天就迫不及待的去看了,出場有些沉思,有些失望。

《後來的我們》:情懷在,但是沒有深入的故事點實在打動不了人。

先來說說電影內容吧。

《後來的我們》:情懷在,但是沒有深入的故事點實在打動不了人。

關於親情

很多人都在說,田壯壯老師飾演的見清的父親是電影很濃重的一筆。

他就是無數中國老父親的形象。含蓄的愛著兒子,不會開口表達。

《後來的我們》:情懷在,但是沒有深入的故事點實在打動不了人。

他會在每年兒子回家的時候做他最喜歡的黏豆包,他會一遍又一邊的給兒子介紹媳婦,他會在兒子逞強的時候罵他然後扭頭給他做飯。

《後來的我們》:情懷在,但是沒有深入的故事點實在打動不了人。

他很喜歡小曉,在第一次小曉在他家吃年夜飯的時候就很喜歡了。以至於見清入獄的那個年,小曉的到來也是一種陪伴。

他對小曉的喜歡,不只是當做兒媳婦,甚至當做女兒一樣。當他失明的時候,就算 他知道了見清身邊的人不是小曉了,但他還是把她喚作小曉。

《後來的我們》:情懷在,但是沒有深入的故事點實在打動不了人。

他在近乎失明的時候寫了一封很長的信給小曉,他說:緣分這事兒,只要不負了對方就好。可人這一生,很難不負。

《後來的我們》:情懷在,但是沒有深入的故事點實在打動不了人。

看似沉默無語,但是老人什麼都明白,他明白小曉和見清的合適,也明白小曉和見清的分開。

老人從一開始熱熱鬧鬧召集街坊鄰居一塊吃年夜飯,到三三兩兩,到老朋友一起喝口酒,到最後一個人。所以他需要的根本就不是見清發達後的房子,而是陪伴。

《後來的我們》:情懷在,但是沒有深入的故事點實在打動不了人。

《後來的我們》:情懷在,但是沒有深入的故事點實在打動不了人。

可是見清不懂,老人去世很多年後,他可能懂了,但是已經晚了。

《後來的我們》:情懷在,但是沒有深入的故事點實在打動不了人。

關於愛情

愛情是故事的主線。見清和小曉,談戀愛和重逢的來回切換。

《後來的我們》:情懷在,但是沒有深入的故事點實在打動不了人。

兩個人的開始很有同感,可能就是火車上的一眼,心生情愫。可是小曉太沒有安全感了,沒上過大學,爸爸去世了,媽媽出國了,她急需一個穩定靠譜的家庭。

於是見清就目睹了小曉一個又一個換男朋友,不管是醜的,胖的,老的,甚至是有老婆的。小曉不斷的談戀愛,不斷的失戀,見清一直不缺的是陪伴。

《後來的我們》:情懷在,但是沒有深入的故事點實在打動不了人。

直到兩人發生了關係,看似可以峰回路轉在一起了,第二天小曉跑了。想必小曉很害怕,她害怕沒有這種沒有安全感的感情,害怕自己無法安定,害怕自己嫁不到北京人就難以生存。

《後來的我們》:情懷在,但是沒有深入的故事點實在打動不了人。

故事沒有說明,我感覺到的是見清去打了那個有老婆的男的,然後入獄。小曉接他出獄,才開始了兩個人真正的談戀愛。

戀愛的初期,無拘無束真的很快樂。一起吃一碗泡麵很快樂,一起在寒風中等公交是快樂。

但是生活總是很殘忍。

《後來的我們》:情懷在,但是沒有深入的故事點實在打動不了人。

很快兩個人就有了矛盾。爆發的明線是因為沒錢,其實並不是,是猜忌是隔閡是軟弱是不甘心。

小曉去找了更能賺錢的工作想養著見清做遊戲設計,但見清卻屈服現實做了一名小客服,並且每日每夜的打遊戲。

《後來的我們》:情懷在,但是沒有深入的故事點實在打動不了人。

見清以為小曉的離開是覺得自己沒有錢,買不起房,後來遊戲掙到了錢第一件事就是拿房子去求小曉回來。

到那時的見清仍然沒有明白,小曉為什麼離開。不僅低估了小曉願意陪他奮鬥的決心,還貶低了兩個人的感情。

《後來的我們》:情懷在,但是沒有深入的故事點實在打動不了人。

本站提供情感定義、情感意思、情感感情、情感情緒、情感形容詞、情感文章、情感分類、何謂情感、情感英文、情感詞語等內容,想看更多請點擊首頁

小曉是很渴望權、錢、富貴,但他們在一起之後,小曉只想要個家。因為見清窮困潦倒時的軟弱和發達後仍然不明白,所以兩個人必須分開了。

《後來的我們》:情懷在,但是沒有深入的故事點實在打動不了人。

重逢時畫面是黑白色調的,因為見清說過,如果伊恩找不到凱莉,那伊恩的世界將沒有色彩。在重逢中小曉說:我從來沒開過紅色跑車,你可能是太想我了所以覺得見過我。所以另一個角度看黑白色調,也許所有的久別重逢,只是幻想。

《後來的我們》:情懷在,但是沒有深入的故事點實在打動不了人。

《後來的我們》:情懷在,但是沒有深入的故事點實在打動不了人。

關於奮鬥

見清曾經一起創業的兄弟,因為家裡更安逸更舒適的生活,一個個選擇離開。而見清堅持遊戲夢,咬牙留在了北京。

小曉無權無勢無錢,只是因為不想過一眼就看到頭的日子,打零雜工也要留在北京。

影片用兩個人物映襯無數男女對北京的渴望。

《後來的我們》:情懷在,但是沒有深入的故事點實在打動不了人。

沒錯,可能北漂意味著艱苦,意味著睡地下室,意味著住隔間,但是他們很執著的想要留在北京,想在北京紮根。

《後來的我們》:情懷在,但是沒有深入的故事點實在打動不了人。

小曉就算很努力也會被嫌棄外地人,見清就算事業有成也要為孩子上幼兒園發愁。很紮心但是又很現實。

這裡描述的北漂和《北京女子圖鑑》如出一轍,絞盡腦汁卻無可奈何。

這個故事太紮心,甚至換到廣州,上海都不會這麼紮心。因為北漂本來就是一個能觸動人的詞語,太多人想到大城市紮根,但同時北漂又有太多人過著居無定所,一天打三份工的日子。

《後來的我們》:情懷在,但是沒有深入的故事點實在打動不了人。

見清在自己做的遊戲成功時,留下的眼淚,不只是對人民幣數字的感動,更多的可能是從小就渴望的遊戲夢想終於做到,是覺得自己堅持正確的肯定。

但不是人人都是見清,就像小曉,奮鬥了這麼多年,還是幹著零雜工,用她的話說什麼賺錢賣什麼。

賣光盤的地下通道,鼎好電腦城,北京的地下室和隔斷房,捨不得打車,老家的辣椒醬…奮鬥很真實,奮鬥也很辛苦。

《後來的我們》:情懷在,但是沒有深入的故事點實在打動不了人。

動容之後再說說我為什麼失望吧。

1、故事點太弱

從上面的分析就能看出來,套路就很老舊,同時劇中的劇情渲染又太弱。

兩個人的矛盾點是見清的自暴自棄,但是工作時的宣洩、打架、玩遊戲都沒有把自暴自棄的情緒down到最低。

《後來的我們》:情懷在,但是沒有深入的故事點實在打動不了人。

甚至工作期間的破口大罵,心煩時候的打架都太過生活化,不足以支撐導演想傳輸的自暴自棄。

2、劇情太坦白

影片一開始直接用談戀愛和重逢交叉敘事,一開始就知道兩個人的結局,再加上習以為常的情節,甚至讓人不太想知道故事到底發生了什麼。

《後來的我們》:情懷在,但是沒有深入的故事點實在打動不了人。

3、傳遞的三觀是有問題的

重逢之後,見清實力演繹什麼叫做讓現任綠油油。不僅讓小曉東躲西藏躲避孩子的查崗,還差點帶著前任手牽手開房。

這一點都不好笑,甚至很多把自己當做劇中人的可能就會去這麼做。

《後來的我們》:情懷在,但是沒有深入的故事點實在打動不了人。

消費前任已經夠多了,再教前任怎麼把現任搞綠,實在是不敢茍同。

最後,我想說呀。

因為劉若英的經歷,能感受到她也是帶著情懷拍的電影,也能感受到劇組的用心。

《後來的我們》:情懷在,但是沒有深入的故事點實在打動不了人。

也印證了那句話,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雖然劇情讓人無法感動流淚,但周冬雨的揮灑自如和井柏然的完美刻畫還是給這部電影提分不少。

當然還有田馥甄的《愛了很久的朋友》和陳奕迅的《我們》。在電影中出現的點都恰到好處。

最後的彩蛋是整個影片最大的催淚彈。

不夠完美,沒有達到預期,但仍是我們的情懷。

後來終於在眼淚中明白

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