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29年未放棄,重度腦癱兒上北大進哈佛,有個好媽媽沒什麼不可能

哈佛大學中國留學生丁丁在宿舍裡等待著母親鄒翃燕回復微信。每次聯繫不上媽媽時,他就格外想媽媽。近兩萬公裡外,中國長江邊上的荊州市,鄒翃燕笑著念叨起兒子,眼睛彎成月牙。“他在哈佛遇到任何生活或情感問題,第一個想到的還是我。”不過,丁丁並不是“媽寶男”;他,曾經是一名重度腦癱患兒。為了給兒子治病,鄒翃燕不惜做一名單身母親,把全家扛在肩上……

【“固執”的產婦】

回想起29年前分娩的痛,一切都歷歷在目。"1988年一場醫療事故讓孩子在宮內窒息。醫生說:“這個孩子已經沒有搶救價值了,非傻即癱,建議放棄。”孩子的父親也以近乎無情的理性勸她:“別要這個孩子了,將來會拖累我們一輩子。”全世界都放棄他了,唯獨他的媽媽,不肯放棄。

“不行,我要把娃娃生下來,他的小腳丫曾經那麼用力的踹我的肚皮,他的小心臟和我的心臟一起律動,我承諾要把他帶來人間,同悲同喜。”丈夫甚至撂下狠話:“你這麼固執,你自己養這個孩子!”這還是我的丈夫嗎?這種沒有擔當,不要骨肉的男人,不要也罷!25歲的母親,在丈夫和骨肉之間,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孩子。女本柔弱,為母則剛,她的堅強,全部都是因為孩子!

【“全能”的媽媽】

孩子生下來是重度腦癱,運動神經受損,3歲才會走路,6歲才會跳。她白天上班,晚上帶孩子看病,一有時間就給孩子按摩,從不放棄孩子的康復治療。對他的教育也從不放鬆,不到2歲,他就認識了100多個漢字。

【“狠心”的母親】

在別人眼裡,鄒翃燕有時候是一個“狠心”的母親。丁丁運動不協調,用筷子這種小事對他來說難如登天。別人看不下去,勸鄒翃燕別讓他學了。“以後一桌人吃飯,就他一個人不用筷子,別人就會好奇。他必須要跟每個人解釋自己腦癱,那會極大傷害他的自尊心。所以我堅持讓他學,”鄒翃燕說。

打過、罵過,過了一年多,丁丁終於學會了使筷子。

“我不想他因為身體疾病自慚形穢。就是因為他很多方面不如別人,我對他的要求才更高,讓他更努力。”

鄒翃燕想盡辦法幫助丁丁克服身體缺陷給學習帶來的障礙。丁丁握不穩筆,她就拿著他的小手,從粗的畫筆開始,練習畫一些形狀,再換細的筆。從一歲起每天堅持帶丁丁讀書,不到兩歲,孩子就認識了100多個漢字。

而丁丁上學後,鄒翃燕卻從不輔導孩子功課,也從不逼孩子上培訓班。

“如果只看學習,那我媽媽看似是在放羊。但是她的關注點在更高層次的東西,”丁丁說,“我媽媽的一句口頭禪是,‘別問我,我是文盲’。我覺得這也是一種教育理念。”

【精神的“導師”】

在母親的培養下,她不僅在北大環境工程學院畢業,還進入北京大學國際法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最令人驚奇的是工作兩年後,他拿到了哈佛法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在丁丁眼裡,媽媽是“精神導師”。鄒翃燕卻認為自己是孩子的摯友。“我從不覺得自己偉大。我更願意把自己定義為一個為了孩子而不斷成長進步的媽媽。”怎麼樣養孩子,董卿說的,你想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好了!媽媽堅強,智慧有主見,孩子自然不會差! 

如今的他在哈佛求學,希望快點兒自立,回報媽媽,回報社會!"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