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香客不可不知的「香條」 看到它你就知道有熱鬧可以看了!
香條。圖片來源:松柏嶺受天宮
這樣的香條大家應該都看過吧?還是看過但不知道它叫做「香條」呢?香條在寺廟要進香、遶境之前有個很重要的功用,它算是開啟活動序幕的重要角色。
在台灣,我們最常看見的香條大小差不多是長100公分、寬15公分,有黃色也有紅色的,紙面上會書寫廟宇所在縣市、廟宇名、主祀神明 (有時也會寫上配祀神)、遶境或進香時間、目的地、目的地廟宇名等訊息,通常多是使用手工書寫,再蓋上寺廟或是神祇名號的印信,但若是固定舉辦進香、遶境的廟宇,或是香條需求量較大的廟宇近幾年也會選擇直接印刷。
貼香條的主要用意是為了傳達正確資訊給沿途信眾、隨香客以及廟宇,活動的日期、時間與活動性質,方便沿途的信眾如果要設香案迎接、盡地主之誼,不會來不及準備。
貼香條通常都會在活動開始前半個月至十天開始進行,會派專人沿著進香、遶境的路線張貼,除了起點寺廟外、目的地寺廟外,沿途經過的寺廟,甚至是每個轉彎處都必須張貼。
貼香條。
不僅如此,貼香條的方式也是門大學問!香條主要分成
直貼和斜貼兩種方式,直貼表示該處為神祇停駕、休息、參拜的點;斜貼也有分,若香條是右上左下斜貼的話,那就代表遶境、進香隊伍會由右向左前進,若相反,香條是左上右下張貼的話,則隊伍是由左向右行進。只要有貼香條的地方,迎神隊伍就必須抵達,所以香條在整個遶境、進香活動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絕不能馬虎、亂貼一通,且香條必須等到最後一個神轎過去之後才能撕下。
香條。
還有一個時候會用到香條,那就是各文武陣頭要到廟宇接受神明的驗收時,這稱為「開館」儀式,像是台南西港慶安宮就是用香條告知信眾各文武陣頭的開館時間,信眾只要到慶安宮走一下,就可以知道各陣頭的開館時間,香條就像是通知單一樣。
另外,香條除了給人看之外,也是給另一個世界的阿飄好朋友的通知書,主要是通知祂們什麼時間記得要避開,免得另一個世界的阿飄小屁孩不懂事,造成神、鬼衝突,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看過這篇文章之後,你就知道透過一張香條,我們可以知道:從哪裡來的什麼神明、什麼時候會經過或抵達、活動的性質、行進的路線、往哪個方向前進、哪裡會停駕休息、哪裡會參拜等……雖然現在通訊科技很發達,但「貼香條」這項習俗仍未被取代,可見這張紙有多大的功用,下次看到了可以把握機會好好研究一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