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5件事,戒掉孩子拖延癥,效果很驚人
很多家長有這種體會,孩子的功課差,各種方法都用了,成績還是沒有提高;孩子也保證過自己應該好好學習,知道要努力,孩子也抱怨說是功課太忙,沒時間學,這讓家長們很頭痛。
有些孩子本身專注能力、學習能力、行動力都比較強,學的也好,所以他們會有更多的時間,來查缺補漏,來提升自己。
也有些孩子,可能因為種種原因,某些科目成績不好,而且學習方法和自律能力方面也問題頗多。
光是跟上進度已經讓他們感覺疲於奔命,更加談不上“逆襲”。
倒不是說已經落後的孩子沒有機會改變,但改變 首先是靠意願,其次才是靠方法 。
而任何方法起效的決定性因素都是行動力。
孩子“聽過了許多大道理”“借到了幾本好筆記”“知道了不少新技巧”“許下了幾句新承諾”,並不能讓他們的成績有明顯提升。
最關鍵的問題,是要讓孩子們真正的行動起來,去發自內心的改變,去主動的提升效率,去真正思考解決方案。
去把有效的時間高效率的利用起來。
1
關於提升孩子的行動力,讓孩子保持專注,增強自控能力是必然要提到的一點。
很多孩子的問題,其實也都是出在自控這一點上。他們不是不願意進步,也不是不知道怎麼做是對的。只是做不到:
“我知道我應該去學習了,但是我就是想先看完這集電視劇”,“我知道我不該玩手機,可是我可控制不住我自己”,“我知道應該先寫這張英語卷子,但是英語真的很難”……
千千萬萬個“我知道”,結果就變成了千千萬萬個“我下次不這樣了”。
作家連岳曾經在文章裡介紹過一種他用來提升自控力的方式,給向他求教的小讀者參考,就是準備一個3分鐘的沙漏。
當他自己不想寫文章時,或者明知道要堅持,但是卻意志力渙散的時候,就顛倒一下沙漏,告訴自己,先做3分鐘,3分鐘之後再休息。
因為3分鐘很短,所以很容易堅持。很多事情,一旦開始,後面就變得更容易一些。
從一個3分鐘,可能就變成30分鐘,慢慢這件事就做完了。
這個方式也適合大部分的家庭,只要孩子有想改善的意願,一個良好的,哪怕只有3分鐘的開始,也意味著成功的一半。
2
提升行動力還有一種很好用的方式,就是在家中佈置一個良好的環境。
很多孩子之所以學習起來總是拖延,有時候也跟開始學習的“便捷程度”有關係。
他們往往屋子領軍,書桌上各門科目的書籍也淩亂,書包裡的卷子、習題也沒有分門別類放好。筆、本、尺子、橡皮也東一個西一個。
這樣如果他們要開始學習,找東西就是不少時間,想要學習的“三分鐘熱度”,一下子就沒了,學起來之後的注意力也被這些東西干擾,自然就容易拖拉。
父母們可以幫孩子把學習的地方佈置得簡潔乾淨一些,再給孩子們多準備幾個收納盒。確保孩子們很快就能進入到學習狀態,那麼孩子會更有行動力。
3
行動力的另一個死敵是“完全沒有計劃”和“不合理的計畫”。
完全沒有計劃的孩子很常見,他們想到哪兒做哪兒。
不知道語文作業要寫多少時間,也不知道數學作業留了多少。不知道每天應該優先做哪個科目,也不清楚到底哪些練習對自己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這樣的孩子在學習上耗費的時間不少,但效果往往很有限。因為太隨意,沒重點,就會很像是在“撞大運”。
還見過一些孩子是特別喜歡寫計畫,但很少不折不扣的執行。
我鄰家就有一個孩子,每次寒暑假都會自己寫一個計畫表,寫上自己幾點鐘起床,幾點鐘讀書,一整天給自己安排了20多個任務項。
結果幾乎每次計畫表都在幾天後被擱置,陷入開學之前補作業的怪圈。
計畫為什麼不能很好的被執行?這可能是因為他定制的計畫本身就“不合理”。
合理的計畫應該是張弛有度的,幫助一個人去有序完成最重要的事情。而不應該是一項一項接一項的無盡的挑戰。
過多的計畫遲早會消耗掉自己的意志力,而且往往胎死腹中的策略,最容易讓人產生自我懷疑和不自信。
幫助這不會寫計畫或計畫總是不合理的孩子,可以試試在平時的時間,讓孩子寫作業之前,用15分鐘左右,制定一個每科的先後順序,和預估的大概時間。到時間了哪怕沒有做完也先暫停。
反復練習一段時間,孩子們的預估時間能力和計畫能力,都會有一個提高。
在放假期間,讓他們在睡前把第二天最想做,最該做的5件事寫下來。
只寫5件,然後要求他們做到位。
告訴孩子們,凡事有合理計畫的幫助,讓孩子們在成功完成計畫的喜悅中,感受行動力的帶來的好處。
4
有句話說“懶惰不會讓你一下子跌到,但會在不知不覺中減少你的收穫;勤奮也不會讓你一夜成功,但會在不知不覺中積累你的成果。”
其實勤奮也有“高品質”和“低品質”之分,並不是每天早起晚睡,每天在學習上消耗多少時間就一定能成功,而是要有切實的行動力做保障。
趁著孩子們現在的習慣、思維還沒有定型,培養孩子們良好的行動力,就是給了他們未來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的武器。
困難不怕多,只要肯去用心做,一切就都會向著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