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下葬時為何用了二十多口棺材?

包公是個「大法官」號稱包龍圖大學士,他一生斷案無數,上可打君(打龍袍),下可管臣(鍘了駙馬陳世美)。尤其他有三口鍘刀:"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分別對應的是鍘君、臣、民三個階層。  

15242819736467.jpg

(包公)

包公生前斷案無數,為民伸冤,勢必得罪了許多權貴和無賴之人,這些人在包公活著時候,沒有能力報復,當包公死後,有可能做出對包公不利的事來。包公能想不到嗎?  

有鑑於此,包公臨死前,參照三國曹操死後布下「72疑塚」的辦法,告訴兒孫,提前準備21口棺材,出殯的那一天,21口棺材同時從合肥的七個城門中抬出,在這二十多口棺材裡面,只有一口棺材是真的。  

說白了,就是包公佈下迷惑陣,讓盜賊或者仇人,找不到他的真墓所在。  

 還有種說法是說包公防備惡鬼報復,包公之前在斷案的時候,都是"日審陽間,夜審陰間。"據說他是通靈的,能和鬼神打交道的人,這也是為什麼他斷案如神的原因。  

他夜晚通常向陰間詢問當事人的冤情,在與地府的"鬼"接觸的過程中,有個地府的"官員"告知包拯,讓他死後用二十一口棺材,分別從各門出發,埋到不同的地點,惡鬼就找不到包公真身,就不能禍害包公了。 

15242819747788.jpg

 (包公斷案)

總之一句話,包公下葬用二十口棺材是"迷惑計,"目的就是"陽間防惡人,陰間防惡鬼"。   

答案回答完畢,其實我覺得這個方法不科學,曹操的「72疑塚」最後都找到了,何況包公的"21疑塚"?   

曹操布下72疑塚時,正如聊齋誌異的作者蒲松齡作詩雲:"盡掘七十二疑塚,必有一塚葬君屍"這話用在包公疑塚上也沒毛病。   

要想讓後人找不到埋葬的地方,我覺得應該效仿元朝做法,元朝皇帝都是把屍體放在挖空木頭裡,然後用鐵古綁緊,埋在地下,填好土,萬馬踏平,次年上面種上草,直到和四周景色一樣為止。過了多年,自己都找不到了。這是最好的方法,直到現在,元朝皇帝陵墓都沒有被發現。  

包公墓其實在1956年就發現了,曾作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了起來。   

1973年,考古人員開始挖掘包拯墓,在其墓中一共發掘出6具骸骨,其中就有包拯、董氏和其他後人。

1524281974407.jpg

(包公墓)

1985年,包拯墓得到重建,在河南的鞏縣也有一處包公墓,以前很多人都認為河南的包拯墓是真的,後來在合肥挖掘出包拯墓以後,才知道河南鞏縣的包拯墓並不是真的。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