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向調節,艾灸通補一切虛症!

中醫陰虛、陽虛、氣虛、血虛,“四虛”之症,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虛”字。那什麼是“虛”呢?虛,通常和弱聯繫在一起,組成“虛弱”一詞,因而,你也可以把“四虛”之症裡的“虛”,理解成為“弱”。當然“虛”,還有少、虧欠、不足之意,因此諸如,氣虛、血虛之症,又通常被中醫說成是氣虧和血虧,其實叫法不同,說的基本上是一碼事。

雙向調節,艾灸通補一切虛症!

那為什麼都說“虛”,而不說“實”呢?比如,陽實,陰實,氣實,血實,哈哈......其實,中醫也有這樣的說法,只是不這麼叫而已,比如“血氣方剛”,這說的就是“氣實、血實”,你想想,如果一個人啥都不缺了,那會是病嗎?所以,“四虛”說的是一種病態。

氣虛

所謂氣,是人體最基本的物質,由腎中的精氣、脾胃吸收運化水穀之氣和肺吸入的清氣共同結合而成。氣虛,泛指身體虛弱、面色蒼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頭暈、動則汗出、語聲低微等。包括元氣、宗氣、衛氣的虛損,以及氣的推動、溫煦、防禦、固攝和氣化功能的減退,從而導致機體的某些功能活動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現象。

①氣虛艾灸:氣海、關元、足三裡。

氣虛的感覺比較像能量不足,體能不行,精神疲憊。如果說消化能力下降這個叫脾氣虛,夜尿多一般叫腎氣虛,這個就加上了臟腑特點。

雙向調節,艾灸通補一切虛症!

血虛

指血液虧虛,臟腑、經絡、形體失養,以面色淡白或萎黃,唇舌爪甲色淡,頭暈眼花,心悸多夢,手足發麻,婦女月經量少、色淡、後期或經閉,脈細等為常見證候。

②血虛艾灸:中脘、血海、足三裡。

雙向調節,艾灸通補一切虛症!

血虛質的感覺跟貧血有點接近,但是貧血是一種病理狀態,西醫有指標。血虛質意味著他的表現不算太嚴重。

陰虛

是指由於陰液不足,不能滋潤,不能製陽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及證候。臨床可見低熱、手足心熱、午後潮熱、盜汗、口燥咽乾、心煩失眠、頭暈耳鳴、舌紅少苔,脈細數等症,治以滋陰為主。若陰虛火旺者,宜養陰清熱。陰虛可見於多個臟器系統組織的病變,常見者有肺陰虛證、心陰虛證、胃陰虛證、脾陰虛證、肝陰虛證、腎陰虛證等,以並見各臟器的病狀為診斷依據。

③陰虛艾灸:湧泉、太谿、照海。

雙向調節,艾灸通補一切虛症!

不能光憑上火就判斷是陰虛,如果愛上火,可又比一般人怕冷,叫真寒假熱。

陰虛必須同時滿足上火+比一般人怕熱才成立,他們的手心足心經常是熱的。一般吃了乾燥、煎炸類的東西容易上火。

陽虛

指機體陽氣虛衰,機能減退或衰弱,代謝活動減退,機體反應性低下,陽熱不足的病理現象。陽氣有溫暖肢體、臟腑的作用,如果陽虛則機體功能減退,容易出現虛寒的徵象。常見的有胃陽虛、脾陽虛、腎陽虛等。陽虛主證為畏寒肢冷、面色蒼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脈沉微無力等。

④陽虛艾灸:大椎、命門、關元。

雙向調節,艾灸通補一切虛症!

陽虛質的人平時比較怕冷,或局部容易較涼,比如腹部較涼,或是手足冷。飲食喜歡溫熱的飲食,不能耐受寒涼的飲食。小便較清長,流清涕,或咳嗽時痰白清稀,大便稀溏,舌淡白,基本上都是陽虛質或虛寒質。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