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傑:經歷過生死,我為什麼選擇佛法作為歸宿?

李連傑:經歷過生死,我為什麼選擇佛法作為歸宿?

中國佛教報道網

/

佛教新

人間佛教

導讀? 生命來到這個世界是有目的、有任務的。生命無價通常用什麼來定義的呢?寂靜法師說:第一是價值,第二是意義,第三是覺醒。

寂靜法師曾以這樣的問題啟發大眾:生命為什麼?我們的生命以這樣的身份、這樣的性別、這樣的一個狀態來到人間,出現在這個世界,它為什麼而來?如果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渾渾噩噩的活著,就很像動物一樣。寶貴的生命也被隨意地浪費掉了。

生命來到這個世界是有目的、有任務的。生命無價通常用什麼來定義的呢?寂靜法師說:第一是價值,第二是意義,第三是覺醒。

本文就是著名影星李連傑多年來修行佛法,追尋生命意義的分享。這位勇於探索生命的志士,他對名利的淡泊心態,對苦樂甚至生死的體驗和透徹觀照,讀來隱隱能感覺到來自心底的波瀾震蕩。

2004年底,李連傑經歷南亞海嘯,目睹生命頃刻間化為烏有,令早已看破紅塵的他更臻化境。

早前他在紐約與一百位志同道合者,過了10天苦行僧生活。期間不能與人談話,每天要清晨4時起身打坐,晚上只能睡在地板上休息。雖然其他人都知道他的明星身份,但因為不可開口講話,讓他得以專心修煉,重拾心靈恬靜。

李連傑說:“我1997年的時候,34歲,因為我一路以來對宗教都有一些親切感,但是什麼原因自己找不出來。

那個時候我在考慮,即便自己目前的人生對物質方面都有一定基本的保障了。可是周圍很多人有幾十億的身家,甚至上百億身家的人,他們依然在痛苦和著急,他們在著急什麼呢?

我也看到身邊有一些朋友為幾千塊錢在著急,幾萬、幾十萬、幾十億、幾百億,不同的人同樣在著急,那大家都在著急什麼?我就去思考。

/

▲19歲因電影《少林寺》一舉成名

我發現所有人,第一個,因為是有‘情’,所以人人都想要開心。第二個,沒有安全感。人想要開心,但卻沒有安全感。

所以,人在剛出生時經歷的就是情,他沒有安全感,他就哭。一哭父母就來抱他,他覺得原來哭是有用的,原來叫爸爸媽媽就有人來保護我,情就是這麼產生的。

情完了就是名了,當我們三、四歲的時候,以前還要等到七八歲,現在的年齡可能到了三四歲,就開始有了名的干擾。

你要上出名的幼兒園,你要考第一名,你什麼都要第一名,所以小孩子也是,彈鋼琴要第一名,小提琴要第一名,所有東西都是名,天天被大人在心中灌輸名的觀念,慢慢名就在孩子心中變得越來越重要。

而這個名的牽絆,一直伴隨著人的成長。重點中學、重點大學,大公司、有名的職務、有名的物質……到了一定年齡,走向了社會,發現有了名還不夠,因為有了名沒有利。名完了最實惠的就是利,那就開始追求利。

等追求了一段,人到中年,就是30多歲的時候名也有了利也有了,發現還不夠,原來還要有權。有了權才更容易有利。更多的名更多的利,我還要有權力。

但是如果我們一直渴望這種增長,用外在的力量去保證我們內心的快樂的話,可能增長到最後人生結束,你仍然不覺得最有名、最有權、最有利。所以我就開始思考,誰有這種答案呢?

/

▲李連傑投身公益,創立了壹基金(圖/視覺中國)

我就發現2500年前有一個人,是一位王子,他具備了我們人類心目中最理想狀況的四樣東西。

他是王子,未來的國王,一定有權力,國家的財富都是他的,所以利也有,名就不用說了。情的方面,他想要多少個都可以。那什麼都可以滿足,這個在今天的社會裡,應當是人類最滿意的狀況吧?

可他還是痛苦,為什麼痛苦?原來生老病死他解決不了。還有好多東西他解決不了,所以他離開了國家,放棄了王位。

我們認為名、利、權、色,可以保證我們的幸福、快樂、安全,但擁有這一切的他卻離開了。

他苦行了六年,找到一個真正快樂的方法,在2000多年人類歷史上,影響了很多人。而這些人都不是迷信者,因為這裡頭有文學家、思想家、科學家,包括很多物理學家、化學家。

/

在西方我接觸過很多一起打坐的人,有醫生,有學物理的、學化學的人,他們不可能都迷信,他們一定在尋找著一個東西。

那麼我就說,既然你有一個方法能夠真正快樂起來,那我就去了解你,我去學習。

1997年以這樣的方法我開始追隨,但我越追隨越發現,我可以從中找到很多快樂,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待生命,所以就一路走一路走。其實到了2004年我已經很快樂了,我已經見過很多的老師,聽過不同的教誨,比如小乘、大乘、密乘,有過很多的老師,我已經很快樂了。”

/

主持人:那時候是不是你計劃好像要放棄了?

李連傑:其實那時我已經策劃要做一些事情了,但是因為我又不缺名,我也不缺錢,一旦要做這個事情,還要一點點勇氣。但是我很開心,我一直希望把這種開心跟別人分享。

我很開心,其實你也可以,我也從不開心走到開心的,我怎麼跟你分享。我看到很多人臉上都寫著緊張、疲累各種情緒,我說我可不可以分享呢?其實就在那一年,2004年,你也知道我遇見海嘯。

後來我去西藏,一年當中有三次接近死亡。

主持人:生死的邊緣是嗎?

李連傑:就是與死亡擦身而過。我覺得不要再等了,因為無常的觀念,說明沒有不可能的事情。

雖然你會武功,雖然你力量很大,但是在大自然當中生命不結束,就要呼吸。當任何一個生命,不再有這個吸的動作,他的生命就結束了。

沒有誰保證說你一定會活80歲,一定會活70歲,一定會活30歲,真的隨時都有可能,所以我就覺得無所謂了。既然死亡都已經體驗過了,那種急促的,慢慢臨近死亡的體驗,像在高山上缺氧的感覺。

/

所以我經歷了這些以後,我覺得沒有什麼再恐懼了。我就要想一些方法回饋社會,分享這種經驗。我不想教你任何東西,我沒有權力教什麼。就像我從來不教武術,生命我也不教,因為我不懂,不是一個好的老師,但是我願意跟大家分享。

小孩子聽也可以,家長聽也可以,聽了您覺得有用免費拿去。如果您覺得沒用就說“唉,你胡說八道。”你就扔掉也可以,沒問題,我只希望大家快樂。

大家身體要好,身體好了,快樂了,一點點、一點點放大的時候,我們就希望擁有一個更和諧、更快樂的人類大家庭。

/

我們出世時光著身子,卻緊握拳頭大聲哭泣。哭什麼呢?我們什麼都要,要快樂、錢、權力、聲譽。

可是死的時候,我們同樣光著身子,但手是張開的,把一切歸還世界。在這過程中,人們以為擁有了生命,但其實只是暫時保管,你最後還是得歸還。

當我告訴年輕一代,作為人類應有愛心,應回饋一點給社會,他們總回答說,等成了百萬富翁就一定回饋。可是若你在5歲時,手上有5塊巧克力,但一塊也不願分享,那即使將來有500萬,你也不會捐出100萬。分享,須從小學起。

李連傑(Jet Li),1963年4月26日生於北京市,華語影視男演員、導演、制作人 、武術運動員、商人。

1971年進入北京什剎海體校,從而開始武術運動員的生涯。1975年參加全運會武術套路比賽,獲得全能冠軍 [1]  。1979年因傷退出武術界。1982年主演個人首部電影《少林寺》,該片打破華語電影在中國內地的票房紀錄 [2-3]  。1986年自導自演動作片《中華英雄》。1991年主演的動作片《黃飛鴻之壯志凌雲

》奠定其在影壇的地位 [4]  。1992年憑借武俠片《笑傲江湖Ⅱ:東方不敗》獲得更多關注。1995年獲得第3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大陸人士特別獎 [5]  。

1998年赴美國好萊塢發展,同年出演其在好萊塢的首部電影《致命武器4》。2001年擔任動作片《變種元素》的制作人。2002年因主演武俠片《英雄》而成為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6]  。2003年憑借動作片《宇宙追緝令》獲得第12屆MTV電影獎最佳打斗場面提名。2008年憑借動作片《

投名狀》獲得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7]  。2009年成為中國企業家俱樂部會員。2010年入選美國《時代周刊》“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百人榜” [8]  。2011年參與創辦太極禪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2013年在《中華武術》三十年頒獎盛典中,獲得“中華武術30年最具武術影響力人物獎” [9]  。2016年主演古裝片《封神傳奇》 [10]
  。

李連傑熱心公益慈善。2007年創建公益組織壹基金。2009年擔任世界衛生組織親善大使 [11]  。2010年擔任國際紅十字會親善大使 [12]  。2014年在《中國慈善家》“中國慈善名人榜”中排名第二位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