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養沖突,容易傷害孩子!做父母的都應該看看!
在有關孩子的教養問題上,夫妻雙方應該積極進行溝通,努力找到一個解決辦法,而不是各執己見或者辯論不休。要知道無謂的爭吵不僅會傷害夫妻感情,而且更容易讓寶寶的心靈受到傷害。
一、夫妻成長經歷各不相同
人與人的思想本來就不可能完全相同,更何況夫妻雙方也都是從小孩子成長起來的,由於在不同的家庭中長大,因此對於照顧孩子自然有不同的觀點。但是如果夫妻雙方一直堅持已見,認為自己的觀點才是對的,甚至最終演變成單純爭論誰對誰錯的問題,那就偏離了教養的主旨,不僅夫妻雙方沒有一個是贏家,而且夾在中間的孩子也可能成為最大的輸家。
既然夫妻雙方的成長經歷不同,不同的家庭對教養兒女有不同的方法,那麼他們長大後自然就會擁有不同的教養觀念。例如爸爸在家中是長子,如果從小就看見爸爸媽媽疼愛比自己小的弟妹較多一些,那麼長大後他可能也會比較疼愛較小的孩子。反之他也有可能會疼愛較大的孩子更多一些,原因就在於想彌補自己缺乏的愛。所以,只要對教育兒女有不同的理解,那就會產生不同的願望,最後也會影響到對孩子的教育態度。
二、別讓教養爭執破壞家庭
毫無疑問,夫妻關系對於一個家庭的和諧來說相當重要。如果夫妻關系不好,那麼家庭功能的正常運轉就會產生問題。如果夫妻之間經常因為孩子的教養問題而起沖突,那麼無形中將破壞家庭的和諧及夫妻的感情。況且每次為孩子的問題而起沖突時,雙方又非常容易流於意氣之爭,將子女問題演變成發洩對另一半的不滿,這就更會影響家庭生活品質與夫妻的感情,因為對方會認為你早就積蓄了很多不滿的情緒,只不過是找理由借題發揮而已。當婚姻因為頻繁的爭吵而變得不穩定時,孩子無疑就成了最可憐的犧牲品。
其實,夫妻之間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大家都是為了把孩子教育得更好,這又何必起沖突呢?應該首先打開自己的心胸,放下自己所堅持的意見,去傾聽一下對方在說什麼,然後再心平氣和地去討論。這樣不但可以避免無謂的沖突,也有利於對教育理念有更深入、更廣泛的了解,進而找到對孩子最有利的教育方法。同時孩子也會覺得這個家庭無比溫暖,能給他充足的安全感。
如果夫妻經常為孩子的教養問題而起爭執,那麼不妨先試著跳出來,對自己的婚姻關系來一個徹底的檢測,看看是否應該先從改善夫妻關系著手,進而化解經常出現的育兒爭執。
三、教養沖突對孩子的四大影響
無論夫妻雙方交流得多麼好,要想在教養孩子的問題上沒有一點分歧似乎不太可能。只是這些分歧應該盡可能少一些,而且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表現出來,因為這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
情緒不穩:年齡小一點的孩子會有情緒不穩的情況產生,這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學習能力和生活習慣的訓練。
無所適從:有些孩子就會像牆頭草一樣無所適從,不知該聽爸爸的話,還是該遵守媽媽的規定,或是只好選擇聽從聲音大的人,完全失去了方向。
有罪惡感:有些孩子還會因此有罪惡感,他們可能會認為爸媽的吵架是因他而起,造成心理負擔,影響性格發育。
造成陰影:更嚴重的孩子會產生內心的焦慮、不安全感,他們害怕看到爸媽吵架的樣子,甚至在心中產生陰影,到成年後也難以抹平,對人的一生都造成消極影響。
四、努力建立一致的教養觀
因教養態度不同而產生沖突,對孩子或多或少都會造成傷害,這一點父母心裡都很明白,可又總是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當夫妻之間出現意見分歧時,要先私下解決沖突達成共識,協調出雙方都滿意的教養方法,然後再以一致的態度去面對孩子。
例如孩子到了睡覺時間仍不肯就寢,這時媽媽可能一直催著孩子去睡覺,但爸爸和他的玩興正濃,怎麼也不肯去睡。這時父母就應該談談,孩子究竟幾點睡覺、幾點起床、誰陪他玩等問題。在達成共識後,就有了相同的教養態度,對大家都有好處。
在達成一致共識的過程中,夫妻都應該學著傾聽對方說話,而不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要試著去為對方著想,各執己見往往看不到問題所在。只有用心傾聽,才能發掘問題,解決彼此的分歧。
在某些情況下,父母之間有不同的教養觀本就是因為夫妻關系差所引起。所以,一定要敞開心胸,心平氣和地聽聽另一半的聲音,反省和調適一下夫妻關系,學習在互相包容中找到讓雙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法。這樣才能共同商討出一套對子女最好的教育法則,對一個家庭的幸福和孩子的發展都會有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