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往往忘了給孩子一些必備的基本能力
孩子18歲之前,父母都是竭盡全力為孩子提供條件,幫孩子朝著名校努力,但卻常常忘了教給他們作為一個成年人必備的基本能力。
以下七種能力,無關才藝與學業,卻比才藝學業重要百倍。如果你希望孩子以後成為一個自信成熟、游刃有余、有溫度、有愛心的成年人,一定看看。
一、必須懂得如何與陌生人交談
今天的社會,每一個家長出於安全考慮,都在不停地告誡孩子“不要與陌生人說話”。可是十八歲以後,他們都不得不離開家庭和學校的熟悉而舒服安全的環境,獨自面對陌生的環境和人。
局促緊張、詞不達意、吞吞吐吐、目光游離、手足無措,這些都是常見的“陌生人交際恐懼症”的表現。而一個十八歲的人如果還有這些表現,主要原因就是他沒有從孩子過度為一個成年人,不具備應有的成熟。
我們做父母的需要盡早培養孩子以成年人的方式與人交流:主動與人打招呼做自我介紹、有禮貌的肢體語言,包括微笑著直視對方的眼睛、尺度適宜地握手、敢於提問題等等。一個十八歲的人學會成熟大方的交流方式,會讓對方在初次見面就很快產生尊重和好感,而不會因為年輕受到輕視。
二、能夠管理自己的學業或工作,牢記各種任務的截止時間
很多做家長的每天提醒孩子們該做什麼:每天的作業、活動和比賽的日期時間等等。時間表由家長來掌握,孩子們習慣了被動聽從父母提醒。當他們離開父母、必須獨自面對這些時,往往不知道如何安排時間,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於是有人沉湎於游戲網絡,到了最後一晚才著急該交作業。
所以我們做家長的不妨放手,讓孩子學習承擔自己的責任。即使他們因為自己的疏忽忘記完成作業而影響了成績,家長也要學習狠下心來不管,讓孩子從中得到教訓。這樣孩子才能學會自我時間管理。
三、學會關愛家裡的其他人,而不是袖手旁觀
家長們往往舍不得讓孩子幫助做任何家務事,而為了讓孩子全力以赴學習。家長們不僅滿足孩子一切的物質需要,而且讓孩子心安理得地享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這樣的孩子常常變得以自我為中心,不知道該怎樣尊重、照顧家裡和周圍的人。
為了不讓孩子成為一個自私冷漠、不受歡迎的成年人,家長們要讓孩子日常為家裡做些哪怕只是刷碗倒垃圾削蘋果這樣的小事,從而培養孩子關心父母、為他人服務的意識。
四、能夠處理人際關系方面的問題
孩子在學校,與同學發生矛盾時,家長出面去理論;孩子感情受挫情緒低落時,家長無微不至地安撫呵護。這些對孩子情感上的“溺愛的做法”讓孩子的情商無法長大,無法獨自處理各種復雜的人際關系。
所以當孩子在學校遇到一些“難纏”的同學朋友之間的矛盾時,父母不妨克制一下幫助安撫的沖動,冷靜觀察,看看孩子是不是能夠獨自承擔、獨自解決。
五、能夠應付生活中的大起大落
盡早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因為孩子進入大學以後或走向社會,生活裡有太多的變化。有的孩子曾經是高中裡的優等生,在大學一次沒考到,就接受不了自己的“失敗”,心理崩潰,甚至會產生自殺的念頭。
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心理抗壓能力非常重要,褪去完美主義的念頭,擁有一顆平常心,這樣孩子才能習慣和度過人生路上的起起伏伏、溝溝坎坎。
六、必須有賺錢的能力和經歷,並懂得如何管理金錢
如果一個孩子在十八歲以前從來沒有通過自己的勞動賺過錢,從來都是伸手向父母索取,而父母又總是無條件滿足孩子的各種物質要求,那麼成人後他們很難理解金錢背後凝結的辛苦勞作。
這樣的人往往在工作中缺乏踏踏實實做事的責任感。那些成年了依舊理直氣壯向父母伸手,在工作中眼高手低的年輕人就是這種類型。
讓孩子用自己的勞動賺點錢,並讓他們自己管理賺來的錢,這會培養他們一種正面的金錢觀,真正理解金錢的價值,懂得量入為出。
七、必須能夠承擔風險
如果孩子從小到大所有的決定都是由父母來做的,小到學什麼樂器,參加什麼課外活動,大到選擇哪個大學,學什麼專業,就是說孩子一路都在父母指定的、鋪好了的路上走著,既不用做決定,也不必承擔風險。
可是他們終有一天要獨自面對生活裡的各種選擇,他們必須自己做決定,冒風險,承擔有可能失敗的後果,他們需要懂得所有的成功都是經由失敗而來的道理。
在孩子十八歲之前,做父母的不妨讓孩子為自己做一些決定。而一些關乎孩子前途的重大決定,如升學和選專業,家長也不要一言堂,最好讓孩子參與其中,讓他們自己分析利弊和風險所在,對每個可能的失敗做好心理准備。
上面這七條,看似平常,可是細細想想,都能做到並非易事。若我們希望孩子在18歲時成為一個在生活裡自信成熟、游刃有余的成年人,趕快對照檢查或盡早培養,給孩子補上欠缺的那些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