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瘋狂的6大武士刀!竟然真的有妖刀!它是這樣成妖的…怨氣好重!!
你知道日本最著名的六大名刀嗎?
據說日本古代有兩把非常有名的刀,一把名為村正,另一把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正宗。
傳說中,曾經有人為了測試,看看這兩把刀哪一把比較強,於是便將刀插 在一條小溪流,
然後將葉子漂流至刀鋒的位置,葉子在接觸到村正刀鋒的瞬間,就輕易地被劃成兩半,證明了村正的確是把好刀;
而正宗也是一樣,當葉子漂過去 時,奇怪的事發生了,漂向正宗的葉子不僅沒有被切成兩半,反而看起來像是刻意偏掉了,
於是又多測試幾片葉子,完全都偏到遠處,看起來像是不敢靠近一般。
於 是人們都說,正宗是一把比村正更為強韌的名刀,因為它的霸氣居然厲害到連葉子都不敢靠近。
當然這些只是傳說,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日本最著名的六大名刀吧!
【村正妖刀】
村正妖刀,是鎌倉末期名匠,岡崎五郎入道正宗的弟子村正所作。(圖/新浪網)
鎌倉末期名刀匠,岡崎五郎入道正宗之弟子村正所作之刀,相傳村正心術不正,
又因正宗不傳他煉刀的水溫控制秘傳而懷恨在心,就私下盜取此秘傳來實作,
被正宗發現後,一刀砍斷了他的手腕,村正破門之後,便以打敗正宗所鑄之刀為目標,
以此邪惡之心入刀,自此村正成為不祥的代名詞。
相傳村正心術不正,以邪惡之心入刀,自此村正成為不祥的代名詞。(圖/新浪網)
另外村正在日本進入戰國時代的動盪時期,對於日本刀的需求很大,
村正只生產最優秀的、可用於實戰的刀,也許是因為它太過銳利,
到了江戶時代就開始有「邪劍」、「妖刀」的稱號,而被世人所避忌,
在現存的妖刀中,以被稱做「妙法村正」的刀最為有名。
【正宗】
由於「正宗」的正統性,所以一直居於比「村正」高的地位。(圖/新浪網)
其實,日本刀多以其鑄造師命名,「正宗」的全名是--「岡崎五郎入道正宗」。
相傳,初代正宗,是日本鑄刀界有名的「鬼才」,
因為他覺察到弟子的個性 有些偏異,而一直未傳授其鑄刀的絕技,沒想到被該弟子偷學了,
一怒之下砍斷了弟子手腕並逐出師門,其弟子心有不甘,自此發誓,一定要造出超越師門的寶刀。
村正雖然是以其無比鋒利而聞名於世,但由於「正宗」的正統性,所以一直居於比「村正」高的地位。
【長曾彌虎徹】
據說出自虎徹之手的刀,不僅做工考究,鋒利無比,在刀身的雕刻上也是別有匠心。(圖/新浪網)
全名長曾彌虎徹,和絕大多數日本刀一樣,「虎徹」一詞不僅是刀名,同樣也是該刀鍛造者的名字。
刀匠虎徹出生於佐和山城下,年幼時曾在關原合戰之後逃 難至金澤,
而就是在那裡,作為鍛造師的虎徹開始名聲大噪。
此時,虎徹已經是年過半百的中年人了,早些時候,虎徹自稱「古鐵」,
並以各種頭盔、廢棄的鐵釘熔 化之後用來打造刀劍。
歷史上的虎徹曾改名兩次,除了「虎徹」之外,還有「古鐵」、「質鐵」這兩種稱呼。(圖/新浪網)
據說出自虎徹之手的刀,不僅做工考究,鋒利無比,在刀身的雕刻上也是別有匠心,是一把無論是殺人斬物,
亦或是欣賞擺設都有著獨特工藝的名刀。
歷史上的虎徹曾改名兩次,除了「虎徹」之外,還有「古鐵」、「質鐵」這兩種稱呼。
【菊一文字】
因為刃部刻有代表皇家的菊花紋,其下又雕上一橫一字紋,故稱為菊一文字。(圖/新浪網)
鎌倉時代後鳥羽上皇時期,後鳥羽上皇委託備前國的文字派刀匠—文字則宗所鍛的日本刀。
太刀,刃長78.48cm,鋒刃極長,刀身細且薄,刃身近 柄部刻有代表皇家的16瓣菊花家徽,其下又雕有橫一字紋。
後鳥羽上皇時御命所鍛之刀,為元祖刀匠則宗所作,
因為刃部刻有代表皇家的菊花紋,其下又雕上一橫 一字紋,故稱為菊一文字,此刀至今己有七百多年歷史。
【三日月宗近】
「三日月宗近」是代表日本的五把名刀之一。(圖/新浪網)
代表日本的五把刀之一,天下五劍之一的「三日月宗近」,是日本最早的刀工之一「三條宗近」的代表作,
此刀無論是藝術價值還是文化價值,都受到高度評 價,已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國寶。
其刃長80cm,為太刀的標準長度,刀身接近手邊的部位呈大幅度彎曲,根部附近的刀身幅度寬闊,接近前段急劇變窄。
「三日月宗近」也是平安時代日本刀的代表作。(圖/新浪網)
像這種元幅與先幅落差極大,腰反較大的形狀,在刀劍用語上稱為「踏ん張りが強い(踏張強)」,
由於「踏張」會隨著重新研磨等加工逐漸消失,所以若說 一把刀的踏張還很強,
既表示它是一把接近製作當時的形狀,儲存狀態良好的刀。
「踏張強」是平安時代特有的造型,就這層意義而言,三日月宗近也堪稱是平安時 代日本刀的代表作。
【童子切】
童子切的名字源於傳說「酒吞童子退治」。(圖/新浪網)
據傳說,在一條天皇統治時期,屬於源氏家族的武士源賴光,
用這把刀斬殺了丹波國大江山的食人妖怪酒吞童子,這個傳說就是「酒吞童子退治」,
這是個有 名的故事,太刀「童子切」的名字的由此而得。
此刀由足利義昭轉移到豐臣秀吉之手,後經德川家康,家康又傳於德川秀忠,
秀忠的女兒勝姬嫁給越前松平忠直時作 為陪嫁,一直以來皆是同族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