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提醒:患上癌症之後,很多人都有這個信號,一旦出現別忽視!
貧血是一種相對常見的病症,多種疾病都有可能引起貧血;貧血也分為多個種類,可以為判斷具體病因提供一定的線索。不過生活中很少有人會將貧血和結腸癌聯系在一起,但實際上貧血是結腸腫瘤導致的早期病症之一;另一方面,因癌症而接受化學藥物療法的患者,也很有可能出現貧血的症狀。
貧血通常是指患者體內的紅細胞容量低於正常值,或是因缺乏血紅蛋白而無法輸送充足的氧氣。然而,多數貧血患者往往不會選擇積極治療,這可能是因為症狀比較輕微,較為常見的包括疲倦乏力、運動時呼吸不暢或是難以集中注意力。但當病情嚴重時會引起非常糟糕的狀況,例如腿麻、皮膚蒼白、心絞痛、心率過快、心力衰竭等。
貧血主要有三種類型,第一是缺鐵性貧血,指患者體內因缺鐵而無法生產足夠的紅細胞;第二類是因外傷或消化道出血導致的失血性貧血;第三類是鐮刀型細胞貧血症,這類疾病會造成紅細胞破裂,影響患者身體健康。
全球范圍內大約有10億人正在受到缺鐵性貧血的困擾,這類疾病可能是癌症的早期預警信號,但因為太過普遍所以很容易被忽視。女性在月經、懷孕和哺乳期間患有缺鐵性貧血的幾率較大,胎兒或嬰兒也會因此受到負面影響;膳食營養不均衡、缺乏鐵的攝入,也會增加貧血的發病率。
據統計,多達39%的癌症患者會出現貧血的症狀;我們也不必太驚慌,並不是說所有貧血就是癌症引起的,因為身體素質的差異每個人的情況都會有所不同。康健的男性和絕經的女性,大多不會缺乏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因此,當這兩類人被診斷為貧血時,切忌疏忽大意,一定要查清病因。
細胞癌變的部位不同,導致的貧血類型也會有所差異。例如骨髓細胞發生癌變時,會直接影響人體生產紅細胞的能力,造成嚴重貧血;而多數結腸癌患者是因為消化道出血過多引起了貧血。結腸腫瘤會釋放出特殊的化學物質,影響新血管的形成;隨著腫瘤的生長,還會導致腸道內壁的血管破裂,引起內出血。
內出血不僅會導致大量紅細胞流失,還有可能造成缺鐵。這是因為破裂的血管會誘發炎症,而炎症所產生的免疫細胞會吸附血液中的鐵。隨著炎症的擴散,患者體內的鐵元素含量會逐漸減少,從而誘發缺鐵性貧血。
那麼我們需要如何來維護自己的身體健康呢?一是堅持鍛煉,依靠良好的飲食作息習慣來保護身體;二是定期體檢,察覺到不適時要盡早接受診療,排除健康隱患。
被診斷為貧血時不要選擇忽視,仔細回想一下身體在近期是否出現了其他不適感。結腸癌其他的常見病症包括,體重驟減、食欲不振、惡心干嘔、直腸出血或便血、頻繁腹瀉或便秘、大便沒有淨感、腹脹腹痛等。當上述症狀連續出現兩周左右時,建議立即前往醫院診治,盡量不要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