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你的孩子成為幼兒園最後一個被接走的孩子!(轉給家長)
圖片上是最後三個還沒被接走的寶貝
幼兒園老師把照片發到群裡,他們不想再去玩了,坐在一起,守著門口,等待著自己的爸爸媽媽。
看到照片,我心疼極了,恨不得把三個寶貝接自己家裡來。
每一天,寶貝都會充滿期待和恐慌地叮囑父母:“媽媽,你一定要第一個來接我哦!”
父母總是滿口答應,可是等到孩子放學了,他們眼巴巴地看著小伙伴一個一個被接走,自己卻在緊盯門口尋覓爸爸媽媽的身影,小眼神裡充滿了期待。
有些媽媽匆匆忙忙地來了,根本沒有察覺到小寶貝的異樣,只顧著帶寶貝回家。
孩子埋怨地說:“媽媽,你說好第一個來接我的。”
媽媽毫不在意地敷衍:“媽媽這不是來了嗎?我們回家吧,一會兒給你買你喜歡吃的***”
看似暫時轉移了寶貝的注意力,卻不知道第二次,第三次……
每一次孩子都會重復地懷疑:媽媽是不是忘了來接我?
甚至會想:媽媽是不是不要我了?
這種被遺棄的感覺是家長體會不到的。失約的次數多了,對寶貝的負面影響也越來越大,他開始對成人不再信任、他開始淡漠對待很多事情。
也許有人會說了,既然這麼離不開父母,干脆天天和父母黏在一起算了,還上什麼班,賺什麼錢,一家人喝西北風去吧!
也許我們無法改變“晚接”的情況,但卻可以減少對寶貝的傷害。
有些寶貝天性樂觀,媽媽不來,也玩的自得其樂。
有些寶貝天生敏感,等不到媽媽就會像圖片一樣,坐在大門口一直等著。
但是,不要以為只有生性敏感的寶貝才會在乎“晚接”,樂觀派寶寶就不在乎了。對於“晚接”所有的寶貝感受都是一樣的,只是有些孩子注意力轉移的快,但並不等於他們沒感受到傷害。作為父母,多和孩子溝通,讓他們理解你為什麼會來那麼晚。不要因為他們年紀還小,就覺得無法理解,於是便強迫他們接受你安排的一切。
記得有一次,我因為一些事情耽擱了,趕到幼兒園的時候,教室裡只剩三個小朋友了,他們抱著書包坐在椅子上等待,就好像等待認領一樣。朵朵看到我,眼光中忽然閃出驚喜,喊著“媽媽”就撲過來了。
每次想到這次,還是挺心酸。
有次老公回家的早,說等我下班一起接孩子。我擔心孩子盼的著急,於是對老公說:“你還是早點去接吧,她見到你一定很高興。
老公不以為然,但是在我的勸說下還是去了。
那一次,女兒確實很興奮,我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告訴我爸爸去接她了。爸爸在女兒心中的地位從此又高了一個台階。
如今,我們似乎覺得出生在這個時代的寶貝很幸福,有兩個家庭老人的疼愛,有父母的疼愛,不缺物質的滋養。一張張游樂園的卡,一次次遠處的郊游,一場場有趣的寶貝秀……似乎世界太過於照顧他們。
也確實,作為80後的我,從來沒有過童年的故事書,也從未有過游樂場玩耍的經歷,更沒有出過方寸之地的家鄉,爸爸媽媽為了養“活”孩子,我們也從未體會過溺愛他們懷裡撒嬌……
如今的寶貝,兩歲之前就跨越幾省看遠處風景,去過歡樂谷游樂場,有玩不完的玩具,有讀不完的故事書,有享受不盡的疼愛。
只是,當我有了孩子,我才覺得現在的寶貝很可憐。
經濟重壓之下,社會賦予女性的壓力之下,爸爸媽媽都必須工作才能背得起房子和車子,才能負擔得起奶粉尿不濕和數不盡的卡。
作為不足三歲的幼兒,寶貝們不是被奶奶/外婆帶著,就是被送到鄉下老家,或者送到托兒所……
三歲之前本該是和爸爸媽媽呆在一起,培養親子關系的最佳時光啊。
隔代撫養的問題,我不用說,網上也有很多。
只說一個我見到的事實。
我家樓下有個小女孩,一直是奶奶帶著,奶奶大概六十多歲,精力已不足以帶著孩子到處玩耍。我經常看到奶奶坐在樓下和一群帶著小嬰兒的老年人聊天,小女孩就在周圍巴掌大的空地上自己玩耍。
這就是他們的生活常態。
小女孩就像一個守望者,等待著爸爸媽媽下班。
很多時候,生活讓我們無法選擇。
想著熬過去這兩年就好了,每一次揮手再見,內心都萬分不忍地對寶貝說“寶貝兒,堅強點”。
時間也確實會治愈一些傷害。
一起學駕照的大姐,孩子的整個幼兒園生涯,老公都在當兵。而她的工作時間比較特殊,早上七點半上班,下午五點半下班。每次天剛亮就要騎著電瓶車慌裡慌張送兒子去幼兒園,由於來的太早,只能放在門衛上,老師來了再把兒子領到教室。放學後,老師會把兒子領到門衛處,兒子一等就是兩三個小時,等她趕回來接回家。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兒子上小學,老公部隊轉業回來。
她感慨著“幸好,兒子性格樂觀,幸好,一切都過去了。”
她說,再也不想回首那段不堪的歲月。
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