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立光舜宇光股價兩樣情 外資:產業變化是主因

股王大立光股價昨(29)日再破底,收3,315元,寫下2016年底來新低;反觀競爭對手港股舜宇光營收、獲利雙雙上揚,股價高檔震盪,兩岸光學雙雄走勢兩極化,「股王光環為何不再?」外資圈持續熱議。

大立光股價從去年下半年高點6,075元迄今,已嚴重下跌45.4%,對照台股尚在10,800以上,「股王逆勢挫」可謂台股一大警訊。

舜宇光股價倒是隨著營運見起色,一路攀高,2016年初股價不到港幣18元,波段大漲逾8倍,最高攀上港幣171.6元(約新台幣645元)。

外資分析師指出,用市值去斷定大立光與舜宇光的「死亡交叉」,有失公允,畢竟大陸市場龐大、股市成交量亦高,個股通常擁有較高本益比。研究機構給予大立光、舜宇光今年的推估本益比,分別是15~18與30倍左右,差異極大,自然影響市值。因此,要評斷光學鏡頭雙雄的消長,還是得從基本面著手。

麥格理證券大中華區科技產業研究團隊主管張博凱,早在2年多前就點出鏡頭產業長線將出現典範轉移,雙雄股價過去半年以來走勢反向更明顯,印證張博凱對光學鏡頭趨勢改變預測準確,且持續發酵中。

張博凱提出的論點有四:1.因智慧型手機相機設計趨勢由畫素升級,走向雙鏡頭、3D感測、擴增實境(AR)、臉部辨識新功能,帶動產業價值鏈從鏡頭製造商轉向模組、軟體供應商。

2.玻璃、塑膠混合鏡頭以及晶圓級光學鏡頭(WLO)興起,舜宇光受惠最大,連AAC都找到突破口進入鏡頭市場。

3.舜宇光、玉晶光、康達智等競爭對手逐漸趕上。

4.供應鏈主力逐漸由台灣轉往中國,像是陸廠立訊買下光寶科相機模組業務,便透露出大陸手持裝置鏡頭供應商未來受惠程度將會更高。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