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不足如何調理,中醫教你調理氣血的方法

導致氣血兩虧的原因很多,如脾胃虛弱、飲食不規律、勞累過度等。容易引起頭暈目眩、失眠多夢、皮膚粗燥、心悸、神志不安等症狀。

氣血不足如何調理,中醫教你調理氣血的方法

  1. 益氣生血:血液的物質基礎是精,而促進精化為血,則以氣為動力。清代李中梓《醫宗必讀》說:“血氣俱要,而補氣在補血之先;陰陽並需,而養陽在滋陰之上。” 《溫病條辨》說:“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之無形之氣。”《景岳全書》則說:“有形之血難以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在臨床用藥時,依據“氣能生血”,常在補血藥中,配以益氣之品。常用的方劑有歸脾湯、當歸補血湯等;常用的補氣藥有黃芪、人參、黨參、白術、黃精、山藥、大棗等;配以養血之藥,如當歸、白芍、阿膠、熟地等。

    氣血不足如何調理,中醫教你調理氣血的方法

  2. 健脾和胃: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飲食有節,脾胃運化功能正常,則血液生成自然源源不斷。所以,補血必須先健脾胃,脾胃強健則生化之源不絕。常用的方藥有四君子湯、四物湯、當歸補血湯等。

  3. 補腎生血: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既包括先天之精,又包括五髒六腑後天之精。精能生髓,髓能化血。同時,腎中之命門為原氣之所系,十二經之根,生化之源,也是溫熙、促進血液生化的原動力之所在。所以,中醫有“生血根本在於腎”。臨床上,治血虛,必當補腎以填精,精髓足,血自旺。常用方劑有菟絲子飲、二仙丹等。常用補腎藥有鹿茸、鹿角膠、阿膠、龜板膠、巴戟天、鎖陽、淫羊藿、補骨脂、菟絲子、附子、肉桂、首烏、熟地、枸杞子、紫河車等。

    氣血不足如何調理,中醫教你調理氣血的方法

  4. 祛瘀生血:無論脾胃所化之營血,或精髓所化之血,都必須通過經脈和髓道進行釋放和傳輸,並循環全身。精髓化血,稟於先天,而養於後天,後天水谷之精微,五髒六腑之精,亦賴經脈輸送,匯於沖脈——血海,與腎之大絡相會以滋腎,以營骨髓。如氣血瘀阻,脈道不通,就會造成骨髓乏養而枯竭,致使血液生化無由。常用方劑有桃紅四物湯、補陽還五湯、血府逐瘀湯等。常用活血化瘀藥,如當歸、川芎、丹參、三七、丹皮、香附等。

氣血不足如何調理,中醫教你調理氣血的方法結語:氣血不足會讓我們衰老的更加迅速,所以我們要重視身體的很多表現,這也許就是身體在給我們提醒,告訴我們氣血不足需要注意了,飲食調理是最常見的方法,氣血不足注重多看多調理。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