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將打敗法國後,李鴻章卻上書慈禧立即求和,從此一國脫離中國 ~
歷史從來不為賣國者洗冤,但現在有很多人想為歷史上一些賣國者洗清,總把客觀環境加在一些賣國賊身上。其實這也改變不了一些賣國賊的真實面目。
我們都知道,清朝末期中國積弱積貧,不僅被動挨打,還割地賠款,使中國遭受了史上最為屈辱的時代。很多人把這一時代歸咎於清王朝,還總找一些客觀原因為一些屈辱事件找借口。不可否認清朝當時由於太平天國運動,固步自封才遭至衰弱。
其實清朝末期並不弱,國力在世界上也能排上號,而且清朝末期也不乏能臣良將,只不過一些能臣良將被主和派的人給打壓下去,致使清朝走向滅亡。
清朝末期,歐洲國家乘著工業的革命成果,開始敲開中國的大門,鴉片戰爭使中國一些有識之士認識到國家的落後,隨之而來洋務運動卻沒有讓中國興盛,這裡就有一個關鍵人物,此人號稱清朝中興名臣,但此人是不折不扣的主和派賣國賊。
評價一個人物,總要與一些歷史事件結合起來看。為什麼說李鴻章是賣國賊,暫且不說他代表清政府簽訂的那些賣國條約(現在還有人說那是慈禧的意見,與李鴻章無關。如果不是李鴻章主和能有此條約嗎?!)我這裡還要講一下歷史事件與李鴻章有著直接關係。
這個事件就是清史中令人振奮的鎮南關大捷,之所以說它振奮,應該說這是第一場對歐洲強國勝利的戰爭,但同時又是一個決定歷史走向的戰爭。
這場戰爭是由清朝老將馮子材率軍打的,當時清朝在越南地界沒有阻止法軍的進攻,節節敗退,這時慈禧才啟用馮子材前去抗法。
據史料記載,清朝之所以之前沒有用馮子材,與李鴻章有直接的關係。李鴻章反對清朝啟用馮子材,這才給了中法戰爭前期被動,失去了部分領土。
1885年2月,清朝派馮子材領導鎮南關抗法戰爭,當時馮子材已經快70歲的人了。但老將馮子材並沒有退縮。馮子材到廣西前線後,先是整頓軍務,勘察地形,並進行詳細的部署。
1885年3月,馮子材率軍主動出擊法軍,經過激烈戰鬥後,馮子材的清軍收復了文淵、諒山。在戰鬥中,馮子材還帶著兩個兒子與法軍進行白刃戰,清朝末期能有這樣將軍知足了。
鎮南關大捷後,李鴻章的主和派卻極力上書慈禧,停止戰爭與法國求和。這時慈禧才下令讓馮子材不要再打了。後來《天津條約》簽訂後,左宗棠在這一事件中罵李鴻章:「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李鴻章誤盡蒼生,將落個千古罵名」。
馮子材率軍取得鎮南關大捷,直接導致法國總理茹費理內閣倒台。但鎮南關大捷後另一結局中國損失最大,因為法國強迫中國失去對越南的宗國地位,這一地位失去,也就失得千年藩屬國越南脫離了中國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