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招呼≠沒禮貌,逼孩子打招呼才是害了他

就快過年了,親戚之間相互走動、互相拜年再正常不過了。可是,「孩子不肯和親戚打招呼」的窘境你一定遇到過。

面對這種情況,你是逼著孩子打招呼還是想辦法為孩子圓場呢?其實,打招呼才不是一句話的事,對孩子的影響大著呢。快來看看其中的緣由吧。

「和親戚打招呼」,可能是每個孩子過年時期的「夢魘」吧。遇到和善的親戚,還會幫你說上一句「這孩子害羞就算啦。」;要是遇上不講理的,難免要怪孩子不懂禮貌。

這時,許多家長會選擇半引導、半逼迫孩子向親戚打招呼。成人之間笑笑就過去了,孩子似乎也沒什麼感覺。

可是,這樣做其實對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孩子為什麼不打招呼?

其實,孩子不願意和親戚打招呼,再正常不過了。孩子不願意打招呼的原因可能有:

1.孩子有「安檢雷達」來檢測你是否值得信任

在成人眼裡,打招呼不過是一句話的事;但在孩子的眼裡,打招呼代表了信任。所以,想要孩子自然地打招呼,需要成人通過孩子的「安檢雷達」,即與孩子建立起信任的關係。

一年才見一兩次的親戚,沒有和孩子建立起信任關係,孩子自然不願意打招呼了。

2.孩子並不認為打招呼等於有禮貌

「你這孩子,怎麼一點都不懂禮貌!」這是家長批評不打招呼的孩子時常說的話。可是在孩子眼中,打不打招呼和懂不懂禮貌,真的沒什麼關係。

孩子的社會性尚在發展中,對他們來說打招呼不過是和聊天一樣的行為,並不和禮貌有關。如果他正忙於什麼事或覺得與自己無關時,都不會去打招呼。

孩子不和親戚打招呼,可能真的是不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做。

3.家長沒有以身作則

還有一個原因,與家長的榜樣作用有關。有很多時候,我們會遇到不想打招呼的人,也就不去打招呼。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不願意主動去向不熟的親戚打招呼了。

強逼孩子打招呼會怎麼樣?

面對這樣的「窘境」,許多家長會選擇強迫孩子打招呼,掙到的是一時的面子,留下的卻是對孩子長久的傷害:

1.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沒禮貌」、「丟人」,這類詞彙的目的都是用羞愧感來教育孩子,這有一時的效果,但傷害的是孩子的自尊心。你的這些話,正在告訴孩子:你不願意正視他的想法;而這樣的後果,就是孩子也不願去正視別人的想法、情緒和感覺。

這樣的想法,可是要伴隨孩子終生的。

2.使孩子產生罪惡感

我們都知道,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不停地探索。但在孩子的探索之路上,他們一直與「罪惡感」相伴。罪惡感越高,探索世界的熱情就越低。

強逼孩子打招呼時對孩子的否定,便會加深孩子的罪惡感。無論孩子是選擇暫時順從還是堅決反抗,「自己很差勁」的罪惡感已經形成,對事物的好奇心也會隨之減少。

3.挑戰孩子的「安檢雷達」,使孩子對陌生人失去戒備

前面也說了,孩子不願意打招呼是因為「安檢雷達」的存在。而強迫孩子打招呼,無疑是在摧毀孩子的這種防禦本能。

你強逼孩子打招呼,會讓他以為見到打人就應該嘴甜甜的叫人,主動讓他抱一抱、摸一摸。那孩子哪天真的遇到陌生人時,又怎麼可能懂得保護自己呢?

成人應該怎麼做?

1.放下面子,為孩子打圓場

既然孩子不願打招呼合情合理,那家長就不該逼迫。當下先尊重孩子的意願,幫孩子打個圓場,之後再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後和孩子做交流。

2.尊重孩子的社交需求

孩子也許不願意和親戚打招呼,卻願意主動去和同齡人交流,這正是孩子正常的社交需求。家長要做的,是允許孩子在自己需要的時候打招呼,而不是順從家長將打招呼變成客套的工具。

3.家長先主動打招呼,並介紹孩子

孩子需要時間去觀察對方或尋找模仿對象,家長在要求孩子打招呼之前,不妨先以身作則自己向對方打個招呼,並向對方介紹自己的孩子,給予孩子一定的準備,孩子可能就願意開口了哦。

4.告訴孩子為什麼要打招呼

當然,讓孩子懂禮貌是很重要的,但不是逼孩子說一句「叔叔好」這麼簡單。家長要讓孩子明白的,是人際交往間互相尊重的重要性,只有明白了這一點,孩子才能知道打招呼背後的意義,才願意主動去打招呼。

5.藉助繪本等其他形式來讓孩子懂得禮貌

對於孩子來說,禮貌、人際交往這些事過於抽象了,我們需要藉助一些直觀的形象來讓孩子理解。繪本就是其中一個不錯的選擇,我也像推薦幾本關於「打招呼」的繪本給大家:

《打招呼!》

《小一步,你好!》

《你好》

寫在最後

新年,最重要的就是團團圓圓、開開心心。要是為了孩子不願意打招呼這件事傷了和氣,對孩子造成傷害,那真是太不值得了。

所以,別逼著孩子打招呼,給他們一個自由的社交機會吧!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