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女武士,白天在戰場英勇殺敵、夜晚服伺戰友,一旦她們戰敗後的下場竟是被......

日本也曾經歷過自己的“戰國時代”,那就是應仁之亂後,日本各地大名(封建領主)紛紛崛起,擁兵自立,以至戰火紛飛,民不聊生的特殊時期。嚴格說來,日本戰國並非正式的歷史名詞,一般用來稱呼室町幕府後期到安土桃山時代之間大約百年間政局紛亂、群雄割據的日本歷史。

在那樣一個動蕩的年代,每個人的命運都隨之改變。就是在那個時代,出了個早已走進我們歷史課本的著名人物——豐臣秀吉。為了便於統治,全體居民都被嚴格的等級制度分為四個階層:武士、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在德川時期之前,這些階層之間曾經有過一些流動,但是,德川將軍為了維護他們的勢力和特權,限制了這些流動。特別是,他們試圖保護武士階層,使得農民階層不可能成為武士。1586年,豐臣秀吉頒布法令,農民必須在他們的土地上耕作。1587年,他頒布只有武士才可以佩帶長劍,之後,佩帶長劍成了武士階層的象征。

武士之家,在那個時代是最風光的特權階層,但是,由於連年戰亂,武士及其家屬也都會承擔著保衛家園的責任,因此,人生也更具凶險。由於地窄人寡,每當戰爭爆發,男丁不夠時,武士的女子女兒也都是要披掛上陣殺敵的。這樣的女人,在日本有個特殊的稱謂,叫“姬武士”。

日本古代女武士,白天打仗,晚上伺候男人,戰敗更悲慘

日本古代,“女性武者”大多是武家(指武士家族)的妻子和女兒,她們從小接受武家忠君事主的嚴格教育和軍事訓練,在戰場上能與父兄一起作戰。從平安時代末到江戶時代的八九百年間,確實出了不少知名的女武者。

都說亂世造英雄,在那個群雄混戰的年代裡,日本女性中也確實出現了不少能征善戰的女英雄。

在日本歷史上,最有爭議的應該就是日本文化的起源。在中國民間普遍認為,日本最初的起源源於中國,至於日本文化,則絕大多數都是模仿中國的漢文化衍生出來的,只是日本人對此說法卻極為排斥。

今天小編姑且不對此進行探討,今天要說的是關於古代女人上陣殺敵的事情。

跟古代中國差不多,古代日本女人一般情況下也是不上戰場的。但是日本人口不比中國,真到了危急時刻,日本女人還是被允許上戰場參與打仗的,不像中國古代從軍還得女扮男裝。

但凡是日本參軍的女性,一律都有個稱號,叫做「女武士」。在古代日本,這些女武士一般都是當時的武士家族中的女性,這些女性從小就接受來自家族裡關於忠君的思想教育以及軍事訓練,一到戰爭期間就跟著家族裡的男人一起上陣殺敵。

在日本歷史上出現的所有女武士裡,其中有這樣一個女人——神功皇後,據說她曾利用自己的能力,幫助促進日本社會和經濟改革,更為傳奇的是,西元200年她還以女武士的身份率領軍隊侵入三韓。正是由於她對日本的貢獻,從而成為日本第一個被印在鈔票上的女人。

然而,其實這些參軍的女性一開始是不叫女武士的,在更為遙遠的古代,她們有著一個叫法更準確的稱謂:便女。何為便女?顧名思義就是便利之女的意思。這些便女每天的日常生活只有兩件事,白天跟著男人上陣殺敵,晚上則要伺候身邊的戰友,俗稱陪寢。

至於這些女武士的下場,若是不幸戰敗,則面對的只有三種選擇:如果不幸戰敗被俘虜了,那麼她們一般用小刀自殺,選擇割喉或刺進胸口;又或是成為戰勝一方的玩物;倘若戰敗卻僥倖逃回日本,那麼等待她們的日子同樣很淒慘,基本上都是削髮為尼,常伴青燈古佛。

參考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