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自家熱水器裡發現這塊「香酥大雞排」拍照上網炫耀,知情網友卻狂留言「不要碰,快求救!」
相信很多人都同意,吃飯時最崩潰的事莫過於在碗裡發現不是你點的東西了……雖然還是有可能發生在排骨飯裡發現一隻雞腿這種好事,但機率可以說是少之又少,最常發生的還是看到一些生物或其他令人崩潰的「加料」。不過你可能在食物裡發現過蟑螂,但你應該沒在熱水器裡發現過雞排吧?
根據卡提諾論壇文章分享,一名網友在爆廢公社po文,表示自家的熱水器已經用了3年多,在網絡上查過教學以後,決定要自己動手來清理裡頭的加熱棒。
▼一名網友因為自家的熱水器使用已久,在網絡上搜尋過後決定要自己動手更換加熱棒。
▼沒想到……卻從裡面挖出了好幾塊香酥大雞排???
網友一開始還紛紛留言說「一份要切不要辣,謝謝!」、「終於找到消失很久的雞排了」、「是日積月累的精華」、「很像炸豆乾或豆皮」根本沒有要幫這位黑人問號的網友解答的意思XD
不過還是有好奇的網友詢問大家這是什麼,後來才有熱心網友公布答案「原來這些『雞排』是日積月累的水垢,是礦物質結晶」也有人忍不住留言「你也太久沒清了吧?這種等級的水垢應該是要向專家求救的地步了」
▼原來所謂「雞排」是從熱水器裡挖出來的水垢。
大家覺得長得有沒有像雞排?
承認下午寫這篇的時候真的覺得好餓,差點手刀就去買鹽酥雞來吃XD
香雞排,或稱炸雞排,是台灣常見的一種小吃,為炸雞的一種,通常的做法是先以醬料醃漬雞胸肉入味,再以麵包粉或地瓜粉裹覆雞胸肉下鍋油炸,起鍋後再灑上胡椒鹽而成,絕大多數是將雞排放入防油紙袋內食用
雖然類似做法的小吃,例如鹽酥雞以及其他肉食炸物,早已存在許久,然而炸雞排在台灣還算比較年輕的小吃,一般認為大約是在1990年代末才自市面上出現,台灣農委會畜牧處在其2006台灣黃金雞排嘉年華系列活動歷史資料中,提到:「經農委會與特蒐小組追根溯源找到的黃金雞排開山始祖-鄭姑媽雞排的負責人
鄭光榮先生」。香雞排因為其特殊食用型態及多變化的口感,突破了以往肉食小吃的侷限,所以炸雞排已非單純的肉食炸物,而在小吃界被賦與新的定位,後來更因為食用時頗具機動性及飽足感,迅速攻佔大街小巷與各大夜市,成為台灣最普遍的小吃之一。
雖然炸雞排的歷史不長,但隨著時間的演進及市場的競爭,早已不斷地推陳出新,衍生出許多不同的種類,口味方面從早期單純地以灑上辣椒粉的多寡來區分大、中、小辣的辣味雞排,慢慢變化出改以灑上五香粉、海苔粉、芥茉粉等粉狀調味料的雞排,以蜜汁醃漬或塗抹而成的蜜汁雞排,包覆
起士內餡的起士雞排(或稱日式雞排);調理方法也出現了迥異於傳統油炸的碳烤雞排、焗烤雞排;也有強調尺寸的超大雞排、改採雞腿肉的雞腿排、用科學麵來取代傳統麵衣的科學麵雞排等。以及從原本一鍋到底的油炸方式,衍生出利用高低溫兩個油炸鍋的方式,來改善口感。先用高溫油炸來封住雞排的肉汁,再用低溫油炸使其熟透。這樣比較沒有一鍋到底的缺點,不是炸不熟,就是炸過頭,沒有肉汁,乾乾的難以入口。故一鍋到底的炸雞排,常變成麵皮超厚,雞排肉超薄,或是油炸時頻繁取出,把麵皮挖開看是否熟透。
此外極少數的炸雞排
攤販,會使用自雞的皮下脂肪的雞油來當炸油,缺點是成本較高,所以大部份的攤販都不會這樣做,但優點是雞排與雞油都是出自雞身上,故雞排可以更香,而不會有些微炸油的異味感。